將咖啡豆磨粉,再熟練的注水,落下滴滴香醇精華,享受一杯咖啡之餘,咖啡渣卻只能被丟棄,但現在有不同用途。
卡其色羊毛鞋、印花小白鞋,還有咖啡色防水靴等,不同的鞋款,用5到15杯左右的咖啡渣,化身而成。將回收的咖啡渣、竹子、寶特瓶、半導體矽廢料等,製成的各種原料,超過百項的國內外專利加上商標權,就是再創經濟價值的關鍵。
環保鞋品牌執行長許佳鳴:「最大的一個初衷就是認為我們應該有,更好的材料更新的流程,甚至是商業模式,那當然這個材料如果是從,其他產業的廢棄物來的話,那是不是就更好了,減少它的廢棄物跟範疇三的碳排放,幫我們自己這個產業,從石油的用料變成是一個環保的用料,減少我們的範疇一的碳排放。」
環保鞋品牌五年來成功回收960萬杯咖啡、520萬個寶特瓶、280噸半導體矽廢料及75噸農漁業廢棄物,製作出來的鞋子不只防潮防臭,還可以配合設計,達到自然分解的功用,但談到研發過程,業者說困難度超乎想像。
環保鞋品牌執行長許佳鳴:「我會自己把困難分成三段,第一段就是廢棄物的回收系統如何建立,第二大段就是廢棄物如何,真的轉變成高質化的材料,第三大段就是如何商品化,跟變成是消費者看得懂,也願意支持的一個標的物。」
廢棄物再製的專利技術,跨出時尚領域,建築材料,還有半導體緩衝材等,都可以發揮。不只榮獲德國IF設計獎、紅點設計獎、國家永續發展獎等,超過50座海內外獎項,更在2022年成為亞洲第一家通過B型企業認證的鞋業公司。
環保鞋品牌執行長許佳鳴:「我們在不斷追求的是一個所謂的,利人利己利他,一個更宏大的一個企業的觀點跟使命,我們以B型企業的一個角度來講的時候,更著重的是所有的利害關係人,我們都應該要共益跟共好,不只是一個企業的盈利,它還有更多的一個意義存在。」
從回收廢棄物到創新製鞋技術,從咖啡渣到腳下的每一步,環保鞋品牌不僅在技術上不斷突破,更用一雙雙鞋子,讓台灣的永續故事踏上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