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癌症為國人頭號殺手,其中胃癌長年位居十大癌症死亡率之列。目前政府補助五大癌症篩檢包括乳癌、肺癌、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國健署吳昭軍署長日前出席世界癌症日記者會表示,胃癌篩檢試辦計畫今(2025)年將擴大至17個縣市,並預計明年起正式納入公費篩檢,為台灣第6項免費癌症篩檢項目。
胃癌篩檢試辦計畫擴至17縣市 建立流程擬明年全面推動
賴清德總統提出「健康台灣」願景,希望在2030年將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對此吳昭軍署長指出,這一目標在人口老化下是一大的挑戰,因此國健署自今年起擴大五癌篩檢資格,也預計在明年將胃癌篩檢正式納入。吳昭軍署長進一步說明,胃癌篩檢的成效經過實證評估、確認可行,去年在9縣市試辦時,就發現6萬多例癌症與癌前病變個案,今年將試辦計畫進一步擴大至17縣市,希望在建立流程和運作模式後,明年能夠全面推動胃癌篩檢。
吳昭軍署長表示,未來胃癌納入公費癌症篩檢項目,年齡介於45至79歲民眾,終生可進行一次幽門螺旋桿菌篩檢,篩檢資格與大腸癌相同,預計投入經費2億至3億元。吳昭軍署長也指出,過去每年接受公費癌篩的人數約有480萬至500萬人,今年將目標設定在750萬至800萬人,並希望達到每年1100萬至1200萬人的目標。
9成胃癌患者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高危險族群應接受檢查
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研究發現胃癌患者中有9成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當人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會引起胃部持續慢性發炎,進而演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或出現黏膜腸上皮化生等癌前病變,最後導致胃癌。幽門螺旋桿菌主要透過糞、口傳染,民眾可能因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大多數感染者並不會出現明顯症狀,而常見併發症則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炎,其中最嚴重的併發症當屬胃癌。
國健署呼籲,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不潔的食物與飲水,飯前、便後都要洗手。若有腸胃不適症狀,如長期胃痛、胃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應該及早就醫;若為胃癌高危險族群,例如有家族史或其他胃部疾病者,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感染者須接受除菌治療,並定期進行檢查。
【延伸閱讀】
每年5萬人癌逝!賴清德:預防重於治療 擴大篩檢盼及早揪出癌蹤
8成胃癌與「幽門桿菌」有關!3族群風險高 快用5招保胃遠離威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2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