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media
時事

不只攝護腺!男性結石情況竟比女性多3倍

發佈時間2023.08.03 15:06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1 15:11 臺北時間

向父親致敬!守護男性泌尿器官健康。下週就是父親節了,研究指出,除攝護腺癌外,膀胱癌與腎臟癌男性的發生率也都高於女性;且男性「結石」發生率竟比女性多3倍。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表示,攝護腺疾病、性功能障礙、性病等是廣泛危害男性健康的重要因素,呼籲男性應主動檢查預防。(記者:簡浩正)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健保署台北業務組李純馥組長(左1)、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教授(左2)、歐宴泉醫師(左3)等人共同號召守護男性泌尿器官健康。(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提供)

向父親致敬!守護男性泌尿器官健康。下週就是父親節了,研究指出,除攝護腺癌外,膀胱癌與腎臟癌男性的發生率也都高於女性;且男性「結石」發生率竟比女性多3倍。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表示,攝護腺疾病、性功能障礙、性病等是廣泛危害男性健康的重要因素,呼籲男性應主動檢查預防。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TUA)今(3)日發起「向父親致敬、守護男性泌尿器官,健康一路發」全台四區聯合記者會,包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泌尿科教授馮思中外,中部童綜合醫院童敏哲總院長、高醫附醫吳文正副院長、花慈泌尿部郭漢崇部長等四區院所透過視訊連線致詞並宣示,馮思中宣布啟動八月份為「守護男性泌尿系統健康」關懷月,聯合全台北、中、南、東四區醫院及有志一同之泌尿科醫師,同步宣示守護男性泌尿系統健康,並將陸續展開各種相關講座、研討會、義診篩檢或公益園遊會等活動。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聯合全台四區醫院及有志一同的泌尿科醫師,宣示守護男性泌尿器官健康。(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提供)

馮思中說,許多醫學研究顯示,現代社會威脅男性健康的疾病日漸增長,不間斷地嚴重影響男性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性命;台灣於2023年統計男性的平均壽命遠比女性少6-7歲,排除癌症、三高、慢性病、過勞、肥胖、甚至自殺死亡等,攝護腺疾病、性功能障礙、性病等更是廣泛危害男性健康的重要因素,平均50歲以上的男性,至少有半數有著相關困擾,如此高風險現已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重視,並訂定10月28日為「世界男性健康日」。

他說,許多泌尿系統疾病雖不致命,但卻很容易影響個人社交活動及全家人生活品質;尤其是發生在男性身上時,往往因為扮演家庭經濟支柱或者強者角色,經常輕忽或不肯即時就醫檢查治療,對男性健康的危害更是雪上加霜。

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表示,國人都以為男性健康只需著重攝護腺,其實泌尿器官還有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與陰囊睪丸等內外生殖器都包含其中。

此次特別談及常見泌尿健康所隱藏的危機及預防之重要性,台灣男性在許多癌症的發生率都是相對高的。比如攝護腺(前列腺)癌已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名第六位,男性十大好發癌症的第五位,共有7115位新發個案,發生率為35.83人每十萬人口。而在膀胱癌與腎臟癌,男性的發生率也都高於女性。膀胱癌較常侵犯60歲以上男性,男與女的比例大約是2.7:1。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國內每年因膀胱癌死亡者約在400位左右(每十萬人口1.91人),而發生率則為每十萬人口2.29人。腎臟癌在40歲以後發生率就逐漸增加,好發於40歲到70歲之間,男與女比例為1.5比1。

除了惡性疾病之外,由於男性多從事勞力工作,結石發生比例也高於女性。台灣的盛行率大約在10%,其中男性的盛行率近14%,而女性盛行率約4%,台灣男性發生率更是台灣女性的2至3倍不等。此外,男人最在意的男性雄風也常常造成困擾。40歲以上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盛行率約17.7%,推估也有近百萬的病人,這麼多的病人卻只有一成多願意就醫,而且90%都是看泌尿科,其餘不是尋求民俗療法,就是默默承受順其自然,其實男性的問題都可諮詢醫師,在此道出民眾應及早警覺及預防之重要性。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不斷更新/「颱風門診」各醫院停看診一次掌握!北北基宜部分醫院仍開診
帥醫「髮際線大後退」急自救!皮膚醫:掉髮問題年輕化「3早」是關鍵
胃口變小、排便變少!4旬男就醫一看「癌細胞吃到橫結腸」半年就離世
不只媽媽!新手爸爸也有「產後憂鬱」?3因素讓他壓力山大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