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渝萍/綜合報導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軍隊全面入侵烏克蘭,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口中這場「特別軍事行動」已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戰事,造成5至10萬軍人,以及至少1.2萬平民死亡,其中還包含奧運選手,烏國經濟也受重創。如今戰爭三年已過,俄羅斯似乎站上風。因為俄羅斯不但控制了烏克蘭2成土地,近期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會面中,也脫離過去在國際上被孤立的窘境,獲得川普的大力支持,讓克里姆林宮在未來的談判中可能擁有優勢。如此結果恐讓身陷戰火3年的烏克蘭人,以及歐洲盟國無法接受。英國BBC上月底分析,美俄與烏克蘭及歐洲國家針對烏克蘭領土的意見紛歧,和平協議恐怕不會太快達成。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大力批評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雙方關係急轉直下。翻攝自ZelenskyyUa的X
3年前的2月24日,天還未完全亮,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凌晨5時50分,正式向烏克蘭宣戰,並稱這場行動是「特殊軍事行動」,之後烏克蘭首都基輔與各地城市紛紛遭空襲,俄羅斯地面部隊也迅速跨越邊界,全面入侵行動就此展開。這場戰爭,可被視為俄羅斯2014年奪取克里米亞半島之後,野心不斷膨脹的結果。
戰爭爆發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未接受美國協助離境的提議,選擇留在烏克蘭,戰爭隔日便在社群媒體上傳一段影片安定人心。影片中澤倫斯基自拍,與另外三名政府高官站在一起,堅定表示不會拋下烏克蘭不管,「總理在這,總統在這,我們士兵在這,我們公民在這,我們都在這裡,捍衛我們的獨立和我們的國家。」此舉引起國際社會大力支持烏克蘭、譴責俄羅斯入侵的行為,也讓外界對於這位喜劇演員出身的總統改觀。
▲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與政府高官自拍影片穩定人心。翻攝自X
戰爭第一個月,俄羅斯就控制了烏克蘭北部及東部大片區域,範圍直逼首都基輔郊區,還佔領歐洲最大鋼鐵廠之一的「亞速鋼鐵廠」所在地─東南部港口城市馬立波(Mariupol)。馬立波是受創嚴重的城市之一,俄軍掃蕩之處面目全非,9成以上被炸毀,超過2萬人死亡。
直到2022年11月,烏克蘭在西方盟友的軍事援助下,才將北部的領土奪回。然而,烏克蘭東部四省(札波羅熱、赫松、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已被莫斯科非法吞併;俄國尚未完全控制這些省份,過去一年來,俄烏雙方也多次在頓內茨克發生激戰,但俄羅斯已強硬對外宣布「此4省在法律上已屬於俄羅斯,永遠不會還給烏克蘭。」
根據《紐約時報》上月初的數據,俄羅斯目前控制了約2成的烏克蘭領土,主要集中在烏克蘭東部及南部地區,以及包括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的北部邊境區域。雖然烏克蘭也反守為攻,2024年8月突襲俄羅斯的庫斯克(Kursk)地區,半年多過去,俄軍稱已奪回64%的土地,烏克蘭軍人如今只得艱困死守奪來的領土。
儘管在川普先前批評澤倫斯基時,提到烏克蘭有「數百萬人喪命」,但其實目前仍未有任何權威分析機構統計戰爭死亡人數為數百萬。根據澤倫斯基2月公布的數據,戰事已造成4.6萬名士兵喪生,以及有「數萬平民在俄羅斯佔領區被殺害」,但直到戰爭結束前,不會有確切數字;俄羅斯方面,根據俄國國防部2023年1月最後更新的數字,軍人與死亡人數約6000人,但實際數字可能還會更高。
為了幫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攻勢,西方國家這三年來已向烏克蘭提供超過2500億美元(約8.19兆台幣)的軍事、人道主義及其他經濟援助。美國一直是烏克蘭最大的援助國,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經濟支援,佔了42.7%,其次為歐盟18.3%;德國則另外又負擔6.5%、英日則分別負擔5.5%與3.9%。
根據德國智庫基爾世界經濟研究院(Kiel Institute)數據,2022年初至2024年底,美國就提供烏克蘭690億美元(約2.26兆元台幣)的軍援;其他國家軍援金額分別是,德國136億美元(約4450億元台幣)、英國108億美元(約3540億元台幣)、丹麥81億美元(約2654億元台幣)、荷蘭63億美元(約2064億元台幣)。
除了軍援烏克蘭,西方國家也數度試圖透過談判,結束俄烏戰爭,但顯然沒這麼簡單。早在俄烏戰爭爆發前,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就積極居中斡旋調停,試圖讓局勢降溫,過去還曾有紀錄片《總統、歐洲與戰爭》記錄這段過程,但努力失敗,普丁仍發動攻勢,顯示馬克宏對獨裁者太過樂觀。
▲法國總統馬克宏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翻攝自ZelenskyyUa的X
戰爭爆發後,馬克宏外交政策轉向鷹派。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馬克宏去年2月曾公開表示,不排除在烏克蘭地面部署西方國家軍隊與俄軍作戰可能性,此話一出立刻惹怒普丁,烏克蘭的主要盟友也不支持。之後馬克宏還向歐洲盟國喊話,要大家對抗莫斯科時不能像個「懦夫」。
美國與西方國家在軍事與外交上支持烏克蘭外,也對俄羅斯展開制裁,包括美國針對俄羅斯「戰爭機器」,制裁與戰爭資源相關的公司與個人;英國對俄羅斯實施金屬、鑽石與能源的出口禁令。自戰爭已來,美、英、加拿大、澳洲與歐盟、日本等國,已對俄羅斯實施超過1.6萬項的制裁。
而像是麥當勞、可口可樂、星巴克、海尼根等國際連鎖企業,都已停止在俄羅斯的營運。2024年在巴黎舉辦的奧運,俄羅斯運動員也不能以俄羅斯國家名義參賽。
從經濟到外交上,俄羅斯幾乎被國際社會孤立,只剩中國、北韓與伊朗提供俄羅斯支持或援助。中國在這三年來從未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行動,僅稱希望雙方停火和談;伊朗則被爆出軍援俄羅斯,根據BBC指出,俄烏戰爭初期,俄羅斯使用伊朗提供的無人機襲擊平民與攻擊烏克蘭發電系統。去年10月底,雙方還宣布要簽約,強化雙邊防務關係;北韓則在去年10月派出1.2萬名士兵支援俄羅斯。
美國前總統拜登去年卸任前,還推出新國安戰略,希望能給繼任的川普提供戰略指引,讓美國能對抗中國、伊朗、北韓與俄羅斯日益深化的合作;然而,川普上任,美國外交政策髮夾彎,不僅對普丁友善,還將歐洲盟友晾在一旁,甚至批烏克蘭總統是「未經選舉的獨裁者」,說詞與克里姆林宮如出一轍。
川普上月12日與普丁通話後,美俄雙方迅速在18日於沙烏地阿拉伯會面,歐洲國家與烏克蘭被排除在這場會面之外;為了因應美國的舉動,英、法、德與波蘭等國17日在巴黎緊急開會;而身為俄烏戰爭主角的烏克蘭卻完全被拋在這兩場會議之外。
▲烏克蘭東部城市伊久姆被轟炸。翻攝自ZelenskyyUa的X
美國近日釋出的一連串訊息包括:「讓烏克蘭恢復2014年邊界是不切實際的」、「烏克蘭加入北約不會是談判條件」;再加上川普對澤倫斯基的批評,歐洲國家紛紛表示美方在談判前對俄羅斯讓步太多,會堅定支持烏克蘭,呼籲烏克蘭必須加入談判。烏克蘭人也對川普的態度感到驚訝與憤怒,不但無法理解川普對烏克蘭的指控,大多人也認為普丁是不能相信的。
美俄與歐洲盟友及烏克蘭的立場差距越來越大,BBC上月底分析指出,普丁想要摧毀烏克蘭主權的目的很明顯,在川普不挺烏克蘭的情況下,雙方要達成持久的和平,恐怕會是個緩慢又冗長的過程。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 俄烏戰爭/不是三年 兩國戰爭要從「這」年開始算
. 烏克蘭戰爭將滿3年 英國預告最大規模對俄制裁
. 備戰才能止戰!她喊:台灣人要記取烏克蘭教訓,把自己武裝起來
. 澤倫斯基妥協了?川普稱美、烏將簽署礦產協議 盼終結俄烏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