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愛媽為了守護街貓,每天從夜半守到三更,只恨自己無法將每隻街貓都帶回家好好照顧。據台北市刑大統計,因為動保處單方面將狗咬貓定位為刑事案件,光是這2年已有近百件狗咬死野貓的報案紀錄,每件報案人都在筆錄中表示,他們懷疑有人刻意訓練犬隻去咬貓,讓市刑大的承辦人忙到焦頭爛額。
之前只是動保處發文要求市刑大協辦,就已經讓案件數大增,沒想到這次連市長也下令讓市刑大「公親變事主」,直接承擔破案的壓力;為了不讓市長失望,警方只能把狗咬貓升級成人的命案辦理,打算相驗貓屍上的DNA緝捕凶狗。
不過,動保處在議會質詢後,也坦承搞丟應列為證物的好幾隻貓屍,讓此案變成棘手的「無屍命案」,警察都不知該怎麼辦下去。
對警方而言,如果真是刑事案件,只要下苦功早晚會破案,但若狗咬貓只是天性驅使,豈不是烏龍一場?
議員黃珊珊在市議會質詢時播出街貓遭攻擊的影片,叫市長柯文哲「給個交代」。(翻攝畫面)博愛動物醫院院長林煜淳表示,狗像狼群一樣是群居動物,地域性很強,而貓對狗來說就像是獵物,會激起狗血液裡想追逐獵殺的慾望,「可以說狗咬貓是天性使然。」
林煜淳也說,狗群中通常會出現一隻領袖犬,若是帶頭的狗「開咬」,其他狗也會蜂擁而上,來表示對領袖犬的絕對服從。
另一名資深獸醫、福爾摩莎動物醫院院長林坤輝也認為,犬隻攻擊街貓就像大自然中物競天擇般自然,尤其出現在影帶中的哈士奇,林坤輝說:「哈士奇天性就是會攻擊貓,所以這種狗又被稱為『貓殺手』。」
除了獸醫認為台北市狗咬貓事件純粹是貓狗大戰,與人無關外,警方的調查也證實這點。
一位熟知內情的警官說:「只要有確切的案發地址,我們一定會調閱周遭的監視器,而且不只是報案民眾所指的可疑車輛,只要是在案件發生前後,曾出現在附近的車輛,也都會加以調查。以台北市目前監視器的密度,若有指揮狗的獵人,一定會被拍到,但我們卻一無所獲。」
畫面中騎車的陳阿伯就是被誣陷成縱狗咬貓的嫌犯,他表示犬隻攻擊街貓時,他根本來不及阻止。(翻攝畫面)透過不同地方的監視器,警方見到的真相是:愛貓與愛狗的義工,在不同時段到街上餵養流浪動物,平時貓喜歡待在高處,狗睡街上互不搭理,但當貓跳下牆頭或是不注意時,狗群就會上前挑釁攻擊。
警方也曾告知動保處調查結果,但嚴一峰不但沒幫忙向志工解釋,還火上加油宣布,警方已根據動保處提供的資料,抓到一名嫌犯。
一位負責調查的刑大員警說:「動保處移給警方的證據,僅有薄薄3張紙,內容是民眾報案的統計件數,以及案發地,但地點都沒寫清楚,只寫區名而已,這些資料根本無法證明有人控制犬隻去攻擊貓。」
至於嚴一峰所稱警方已掌握的嫌犯,就連承辦員警都替他覺得冤枉。原來該名嫌犯是位陳姓阿伯,愛貓志工信誓旦旦指控他就是殺貓凶手,警方只好從貓隻被咬死處,沿路調閱監視器,發現陳阿伯當時騎腳踏車經過,而身旁跟了4條狗,所以把他找來約談。
被約談的陳阿伯大聲喊冤,他向警方表示,這些狗會跟著他,是因為他平常會固定餵食,狗一見到他才自然而然跟著跑,而狗半路遇到野貓便衝上前撕咬,他根本無法阻止。
警方後來查證,陳男所言屬實,也認為並無明顯證據可證明4犬攻擊是陳男指使,但卻因報案人及動保處的堅持,也只能做完筆錄後依規定函送。
動保處要警方抓嫌犯,或許是擔心沒作為會被罵,所以動保處也對外宣布,8月時,他們在重慶南路二段分別抓到3條咬貓嫌犯狗;只是根據動保處公布的資料,這3條狗分別是在今年1月27日、5月20日,以及5月27日在植物園犯下咬貓案,但動保處卻隻字未提,為何會認定這3隻狗犯案,以及為何事隔半年多後才將牠們「緝拿歸案」,當成重要嫌疑犯。
親人的街貓小白襪,在雨後的夜中出來等待愛媽餵食。每每吃完都會被愛媽催促快走,以免遭狗攻擊橫屍街頭。若不是人為控制縱狗咬貓,為什麼台北市會大量出現狗攻擊貓的現象?獸醫有比較科學的看法。
林坤輝醫師說:「每種動物若是快速繁衍生殖,一定會跟生存在同一環境內的其他物種發生衝突,極有可能是台北市流浪貓狗這2年數量大增,所以攻擊事件也變多。」
為了解台北市流浪貓狗的管理情形,同時查看被動保處「逮捕」的3隻凶狗,11月9日上午,本刊記者至台北市內湖動物收容所,裡面狗滿為患,原本安靜的狗兒們見到有人經過,或搖尾或狂吠,有的狗則淡定地趴在原地不動,只是睜大眼瞅著人看。
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由於收容所地方太小加上暫緩流浪動物安樂死,因此捕狗隊也不再每天出班,目前除非是流浪狗有攻擊人的疑慮,民眾報案後,他們才會出門捕狗。
不像一般的收容犬隻能出籠放風,被關在所內的「嫌犯狗」不能出籠,也不能和民眾有任何的互動。收容所內許多狗看見人靠近都會興奮地撲上籠門,但嫌犯犬(中)卻靜靜地待在犬舍內,彷彿訴說自己並不屬於這裡。換言之,台北市區內流浪狗數量大增並非猜測,原因竟是動保處的不作為。對於一般流浪狗而言,在收容所內是等著被人領養,但被處長指控咬死3隻貓的嫌犯狗,就沒那麼好過了,跟其他狗不同,這3隻狗遭隔離管束。
記者循著狗籠編號,找到其中一個關著「嫌犯狗」的籠舍,原本預期牠會凶狠地撲上來狂吠,但籠內的黑狗卻只是靜靜趴著,垂頭喪氣不帶希望的眼神,透出無比哀戚。記者詢問可否領養,工作人員卻一口回絕說:「這隻狗是動保案件的嫌犯,不能被領。」
動保處長嚴一峰(右)向議員報告時,胸有成竹表示已掌握相關嫌犯及作案車輛的車牌,但把責任全推給警方。左為市長柯文哲。本刊調查,誤導柯文哲的動保處長嚴一峰,上任以來爭議不斷,他先是在2012年時,因下令未開眼的乳貓也要植入晶片一事引起爭議,PTT網友直批嚴一峰:「惡毒無比,良心何在?」
而將自身工作推給其他單位,嚴一峰也非第一回,上個月北市消防局表示,希望日後救狗救貓、捕蜂捉蛇的業務回歸動保處時,嚴因不想捕蜂,竟說:「蜜蜂不是動物」,又讓網友群起痛批,酸說:「難道蜜蜂是植物?」
狗咬貓一案,沒查出凶手,反倒讓台北市動保處官員的推托現形,而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不明究裡下,逼著警察把動保案當命案來辦更是笑話,不禁讓人想到,10年前發生在台北縣的縣長帶隊「上山打虎」事件:一件單純不過的流浪狗偷吃雞羊,卻因官員想偷懶、首長想作秀,時任縣長的周錫瑋,帶著數百人上山抓虎,最後只抓到3隻土狗,而周錫瑋也從此中斷原本看好的政治前途,柯P當引以為鑑。
針對動保處長嚴一峰先前曾接受電視媒體訪問時表示,懷疑狗咬貓案背後有集團操作,但本刊記者致電嚴一峰時,他卻表示自己對於「集團縱狗咬貓」的說法,是看媒體報導才得知,並非自己的推論。而他也承認此案可能僅只是動物天性驅使,「狗本來就會攻擊貓。」
獸醫林坤輝表示,除了大家熟知攻擊性強的比特犬之外,牛頭㹴當初培育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人類狩獵,因此基因中也隱藏易攻擊貓隻的特性,其他像是純種台灣土狗、哈士奇、秋田,也都是臨床遇過會攻擊貓隻的常見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