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台版諾貝爾失色】爆新爭議 翁啟惠及75歲高齡當特聘研究員
發佈時間2017.04.05 04:30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4 臺北時間
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薪資等級,應該是屬於特聘研究員中最高等級的待遇。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分成十等級,據了解月薪從最高的37.7萬至17萬元,但一直以來中研院都不願公布實際薪資,去年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請辭獲准後,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就隨即通過翁啟惠的特聘研究員一案,加上翁曾拿過沃爾夫化學獎沃爾夫化學獎是
沃爾夫獎下設的六個獎項之一,由
沃爾夫基金會頒發,每年評選一次。該獎項的目的是為了表彰除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以外,對於化學領域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它是化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 (維基百科)
,薪資等級應該是屬於特聘研究員中最高等級的待遇。 但因為中研院基因體中心隨即通過翁的特聘研究員一案,也讓包括中研院院士在內頗有微詞,除此之外,今年又爆發另一新爭議,前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中研院院士李文雄也在今年1月的院務會議中,出席過半數同意續聘為特聘研究員,並一任5年,院士李文雄榮獲諾貝爾獎等級的Balzan Award,符合不受年齡限制的條件,但也遭中研院內部研究人員暗諷:「今年已經75歲的李院士,5年後就是80歲高齡,絕對是全台灣最老的公務員。」
不少中研院內部的研究人員不滿,認為雖然院士擁有崇高的學術成就,但畢竟年事已高,繼續領高薪做研究對於其他領域的學者來說,等於是繼續霸佔資源,年輕一代的傑出學者始終無法出頭,雖然一切都合法,但觀感不佳。
更有學者抱怨,李文雄院士長期以來都不斷招收研究人員,更讓自己的徒子徒孫進入中研院內任職,等於是一直在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並以大批勢力競爭研究經費,對其他無派系的研究者來說一直倍感壓力。
對此中研院則是回應,院務會議中是經過匿名投票後,李文雄院士以高票同意續聘為特聘研究員,加上李院士獲得過諾貝爾獎等級的獎項,本來就不受年齡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