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上星期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之後,星期三(4月12日)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改口。
川普在選戰廣告中視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為仇寇,形容她是「主張全球化的暗黑會社成員」,幕後操控華府的權力槓桿。他曾經用極端嚴厲的用詞批評美國聯準會,說它的低利率政策傷害了存款人。
他還他「尊重」美國的央行領導人,葉倫並沒被她炒魷魚,明年還是有可能重新任命她。
川普上任總統第一天簽署了一份總統備忘錄,宣布「舊職務遇缺不補,也不增加新職務」,凍結軍職之外的聯邦政府員工聘雇,這讓許多支持小政府的保守陣營大感振奮。
美國進出口銀行,是聯邦官方的出口信貸機構。過去保守派批評它政商勾結和濫用社福,川普也說它「有太多包袱」,是「沒有必要」的機構。如今轉而讚揚這個機構「讓許多小企業得到真正的幫助」。
川普選戰期間一再質疑北約組織軍事同盟的目的。不過在華府接見北約組織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時,他說恐怖主義的威脅凸顯了北約組織的重要性。「我以前說,北約過時了。它不再過時了。」
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報導,在白宮意識形態的鬥爭與權力角力的過程中,一個能左右總統想法的新角色正浮上檯面。
白宮權力核心的新掌門人。左起經濟顧問柯恩、川普女兒伊凡卡、川普女婿庫許納。(東方IC)擔任川普經濟委員會主席的前高盛總裁柯恩(Gary Cohn)和類似他的溫和派,在川普身邊的影響力持續增加。他們針對川普的優先要務,例如稅制改革和一兆美元的基礎建設計畫,往中間靠攏並尋求國會兩黨的合作。
在目前白宮欠缺從政老手的情況下,柯恩的優勢在於他聘用了二十多名政策專家,其中大多數有政府的經驗。他的團隊對於如何改革稅法、重建基礎建設、削減金融規範、重新規劃國際貿易協定,提出詳細的提案。他已經被外界認定,是下一位白宮幕僚長的熱門人選。
柯恩也許是華府政治圈的新手。但是當其他人陷入意識形態鬥爭的時刻,他默默地、而且快速地專注於治理的第一守則:雇用有能力、有專業的幕僚。如今已看到了成效。
白宮幕僚認為柯恩得到肯定主要是因為川普看中他折衝談判的能力。在見識過國會的共和黨在健保議題的分裂之後,柯恩比過去更加努力,為了川普重要的提案,努力爭取民主黨的支持。
據說柯恩與企業主管會談時經常強調自己「不是民主黨,也不是共和黨。」「我只是想把事情搞定。」
柯恩如今陷入一個有點尷尬、在政治上有點危險的位置,他得到民主黨人士的讚賞卻被川普的保守派支持者所排擠,因為他們視認為這位前高盛主管與當初讓川普當選的價值主張背道而馳。
右派名嘴林博(Rush Limbaugh)最近稱他是「意識形態非常自由派的民主黨員」以及「高盛的交易員」。川普的選戰策士納恩伯格(Sam Nunberg)也毫不客氣地說, 主掌白宮經濟政策大權的是個來自紐約的自由派民主黨員,川普的執政將會一直受到外界的質疑。
過去柯恩同時是兩黨陣營的金主,他政治獻金的對象包括了歐巴馬和川普的選戰對手希拉蕊。
值得注意的是,在白宮權力層峰裡,柯恩是少數不曾在川普的選戰中出力的人。
出身中產階級,柯恩因為有閱讀障礙求學過程換了許多學校,最後畢業於美利堅大學,畢業後在俄亥俄州的美國鋼鐵公司就職。據他接受作家葛拉維爾(Malcolm Gladwell)專訪時的說法,在一趟紐約之旅,他說服了一名西裝革履的華爾街高階主管和他一同搭計程車到機場,並假裝自己非常熟悉金融市場(其實完全不懂)。柯恩因此得到了他在華爾街的第一份工作,此後一路被拔擢,成為高盛的主席和營運長。
川普的全國經濟委員會主席柯恩透過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窗戶向外望。(東方IC)他的朋友說,雖然柯恩他熱愛白宮的新工作,不過對於華府的所謂政治傳統不屑一顧。
他並不避諱在高盛的過去,也不會掩飾自己高調奢華的生活方式。他最近與高盛主管布蘭柯芬(Lloyd Blankfein)在四季酒店共酌,在眾議院共和黨的健保法案闖關失敗之後去巴哈馬度假。
如果他能夠化解保守派的批評,憑恃他的經驗和「高盛幫」的專業團隊,應該可在川普政府大展鴻圖。
Trump reverses course in 24 hours from Nato to China to Fed(BBC)
Within Trump’s inner circle, a moderate voice captures the president’s ear(Washington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