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華府槍擊案發生的同一天,西岸的舊金山UPS公司也傳出槍擊事件。一名槍手奪走了包括自己在內,四個人的生命。
發生槍擊案的尤金辛普森棒球場,位在維吉尼亞州亞力山卓,地點與國會山莊隔著一條波多馬克河遙遙相望。(東方IC)被警方擊斃的兇嫌霍金森(James Hodgkinson)明顯有精神障礙。
在選戰中,他曾經是民主黨參選人桑德斯的支持者兼競選志工。他對川普抱有強烈憎惡的情緒,在社群網站上不時張貼反川普的言論。
六個星期前,他來到了緊鄰華府的維吉尼亞州亞力山卓,經常出現在當地YMCA籃球場。他的精神障礙因政治因素而惡化,最後政治也成了他宣洩暴力的對象。
毀滅川普(公司)的時刻到了。(Time to destroy Trump & Co.)
槍擊兇嫌,66歲的霍金森在2012年參與示威活動的檔案照片。(東方IC)血腥的攻擊與惡劣的政治氣兩者關聯密切,但經常隱而不顯。
六年前,在土桑市的超市停車場槍擊案,讓亞利桑那州的聯邦眾議員吉佛茲(Gabby Giffords)受到重傷,另外造成六人喪命,其中包括一名九歲的小女孩。在槍擊案發生之前,曾與麥肯搭檔參選美國副總統而聲名大噪的共和黨前阿拉斯加州長裴林(Sarah Palin),她的政治行動委員會曾經發布一張「標靶地圖」(crosshair map),用槍的十字瞄準線對準十九名支持歐巴馬健保的國會議員,其中吉佛茲也赫然在列。
即使這次桑德斯煽動暴力不像裴林當年這般直接明顯,政治道德標準低下和政治殺伐氣息升高與暴力事件難脫干係。
共和黨的裴林(上圖)引發爭議的「標靶地圖」標出十九名支持歐巴馬健保的民主黨議員,名單中包括了亞利桑那州的吉佛茲(下圖)。另一個每逢槍擊案就引發檢討的是美國的槍枝管制問題。
兇嫌霍金森照理說根本不該拿槍,但是他在自己家鄉伊利諾州卻擁有槍枝執照,而且在案發的維吉尼亞州他要取得武器也是輕而易舉。因為在這裡買槍不需個人背景調查,多數武器也無須登記,對公開攜帶槍枝也幾乎沒有限制。
美國擁槍人士過去一貫對槍枝氾濫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是拿更多的槍。阿拉巴馬州眾議員布魯克斯(Mo Brooks)在槍擊案之後說:「當你看到身邊有人中槍,但是自己手上卻沒有武器,情況就很難處理。」他的說法當然也引來一些批評,不過卻純屬自然反應。任何人在槍口下生命受威脅,自然會希望自己手裡拿槍可以立刻回擊。
不過,如果每個可能發生槍擊事件的地點,從棒球場、超市、校園、到醫院,人人都在腰間都掛一把槍,也許美國老百姓天天都要活在電影英雄片或是西部片的場景中。
槍擊案中彈受重傷的共和黨眾院黨鞭史卡利斯(左)參加2014年國會棒球賽檔案照片。(東方IC)而槍擊案對於把看棒球當成日常的美國人來說,心理上也是莫大衝擊。國會棒球賽,是一年當中,兩黨的聯邦國會議員極少數在公開、但非正式的場合中共同出席的活動。
它的有趣之處,在於讓美國大眾有機會瞥見議員們卸下議會裡充滿意識型態、張牙舞爪的面具,看到個人的較具人味的一面。
浸淫在深厚棒球文化的議員們,在這場年度盛會裡也決不是花拳繡腿虛晃兩招。從比賽前幾個星期,他們就會安排固定一大早練球時間,經過一番投跑打守才回到國會開始一天的工作。
而且,球賽品質出乎一般人對民意代表的預期。「投手甚至會投曲球!」這是紐約客專欄作家對他們的形容。
最近幾年,比賽幾乎都是民主黨隊占上風。共和黨經歷了七連敗之後,直到去年才扳回一城。主要是因為民主黨陣中有個打過大學校隊的王牌投手里奇蒙,快速直球時速輕易破百(當然,是公里。 不是英哩)。
因為民主黨隊實在太強了,共和黨隊在2014年甚至顧不得輩份倫理,打算撤換教練。長期擔任教練的巴頓(Joe Barton)議員差點被換掉,因為球員抱怨教練老是只派常出席練球的人上場。
2010年,威納議員(Anthony Weiner)從中外野背對著本壘板方向,完成了精彩的接殺防守。只見他隨即伸出食指,比了個吹熄槍口冒煙的手勢,難掩心中得意。另一個桑奇斯議員(Linda Sanchez),則是少數站上打擊區的女選手,她也掃出一支漂亮的平飛安打,令現場觀眾咋舌。
平常在媒體上出現的國會議員,各為自己的政治立場代言,似乎是扁平的樣板演員,當他們下場打球,展現肢體運動,彷彿讓人看到他們更整體、更自然真實的面貌。
不過,在槍擊事件之後,雖然慈善國會棒球賽依原計畫如期舉行,原本棒球球場特有慵懶、輕鬆的看球氣氛,可能免不了要走味了。
2016年6月23日,華盛頓國民隊主場球場。共和黨國會棒球隊慶祝他們以8:7擊敗民主黨隊,終結過去七年國會慈善對抗賽的連敗紀錄。(東方IC)America's lethal politics(New York Times)
The tragedy of the congressional baseball shooting(The New Yo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