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劉曉波病逝】我與曉波失之交臂(上) 蘇曉康
發佈時間2017.07.14 14:03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蘇曉康曾是中國極為著名報導文學的作家,1987年製播的電視節目《河殤》,鼓吹民主,震撼中國,也間接影響六四學運,因此,他遭通緝,流亡美國。在美期間,他成立了《民主中國》網站,劉曉波是主要供稿者之一,蘇、康二人,藉由信件、Skype交流,惺惺相惜。1996年,蘇曉康因憂鬱症無法工作,便將網站交給劉曉波經營…
我和劉曉波,是八十年代的兩個「激進之徒」,卻在國內未曾謀面。因為八九年他飛蛾撲火似的從紐約趕回北京,一頭紮進天安門廣場之際,我已經在琢磨躲藏、逃亡了。
我與曉波失之交臂。他在國內堅持抗爭,幾進幾出監獄。我逃到海外偏遭車禍,伴妻療傷當“家庭主夫”之餘,還兼職當編輯,辦一份《民主中國》網刊,於是成為我倆結緣的媒介。多年來,劉曉波是我最主要的撰稿人。2002年5月16日他有一個郵件給我:
就在這篇斷斷續續寫了一年的文章裡,他提到「諾貝爾和平獎」。他極沉痛地拿「緬甸的曙光」,對照「六四」十三年後中國的黑暗:「1991年,昂山素季(編按:翁山蘇姬)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而一個剝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人身自由的政府,是無法承受由此而來沉重的道義壓力的……軍政府迫於國內局勢和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不得不無條件地釋放昂山素季。」然而,誰又曾料到,八年後「和平桂冠」落到良心犯劉曉波的頭上,而奧斯陸慶典竟出現了「空椅子」。「和平獎」的道義壓力,遭遇了比緬甸軍政府更蠻頇的中共政權。
他那篇文章的題目是《中國民間反對派的貧困——“六四”13周年祭》,他寫得很痛,寫了很久,一萬四千字。完稿後兩天他發給了我,隨即刊於2002年六月號《民主中國》。那是我所看到的他心情最低沉的一次。他的文字仿佛在滴血:「誰也沒有想到,八九運動的影響在十三年的時間內幾近於消磨殆盡,用鮮血積累起來的道義資源也被揮霍得所剩無幾」、「在當下中國,發動八九運動的道義激情和社會共識已經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