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影集《陰屍路》,還是電影《屍速列車》《惡靈古堡》,與《末日之戰》,這類活屍題材的作品,都是導演喬治羅密歐(George A. Romero)在1968年開創的類型作品。這位被譽為「恐怖電影之父」的大師,16日因肺癌辭世,享年77歲,他的去世並未讓這類型的題材就此終結,反而不斷繁衍出新的創意,一如他片中打不死的活屍。
死人會復活,變成專啃活屍的嗜血妖孽,讓主角們防不勝防。在1968年拍出第一部活屍電影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Living Dead),預算因陋就簡,只用黑白底片拍攝,描述一對兄妹前來掃墓,卻被從墓中爬出的活屍攻擊,唯一能拯救他們、想出逃命計畫的卻是位黑人。經過一整夜的奮戰,唯一生還的就只有這位黑人,卻被前來的救援部隊當作活屍射殺。低成本的拍攝,加上喘不過氣的劇情,以及未曾解釋死人為何復活的謎團,成了電影最駭人的元素。
然而活屍電影雖然成為熱潮,喬治羅密歐自己卻沒有發大財,他這一生一共拍了6部活屍電影,其中3部還被重拍,這些重拍版卻獲得更多的掌聲。其中2004年的《活人生吃》(Dawn of the Dead)的導演查克史耐德(Zack Synder),把活屍設定為可以快速行動,突破了原本只能緩慢前進、發出低沈吼聲的設定,導致此後電影活屍都是快動作,例如《末日之戰》、《屍速列車》就是最佳的代表作。諷刺的是,就因為重拍版《活人生吃》大受歡迎,喬治羅密歐自己才有機會拍攝《活屍禁區》(Land of the Dead)、《死亡日記》(Diary of the Dead),加入了更多批判現實社會的安排,例如財團、階級等。
儘管身為活屍題材的開創者,喬治本人對於後來大受歡迎的影集《陰屍路》和《末日之戰》沒有太多好話,「都是布萊德彼特,把活屍電影給好萊塢化了!」他認為這類花大成本的活屍題材,讓所有投資人都以為要花大錢才能拍片,害他一直找不到資金。而他生前最後一部參與編劇的作品,定名為《活屍之路》(Road of the Dead,暫譯),故事會發生在《活屍禁區》過後的6年。而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活屍之路》還在找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