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瓶蓋王】他把生財設備搬進別人公司 生意竟做到台灣NO.1
發佈時間2017.10.02 10:57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1991年,宏全已是國內最大金屬蓋製造廠,同時積極開發安全鈕爪蓋、拉環蓋、長頸鋁蓋、長頸酒蓋,「不過鋁蓋比較緊,不好開,一用力又容易被刮手,當時世界趨勢是塑蓋。」戴宏全說。
「1996年我在台中市政府工務局擔任技正,適逢食品飲料包材業蓬勃發展,公司又遇上從金屬包材往塑膠包材發展的轉捩點,時年65歲的父親想提前退休交棒,公司人手不足,叫我回去幫忙。」戴宏全說。
「鋁蓋主要技術是沖壓,塑蓋則為壓注和射出技術,天差地遠,過去多採用鋁蓋是因為難旋開,密閉性高,保氣性佳,飲料品質才能穩定,但換成塑蓋,密合過程中不能鎖太緊,因瓶口會被壓傷變形而被客訴,但也不能過鬆,等於是一項全新的技術,什麼都要從頭學。」
「一接手,我就跟舅舅去國外拜訪廠商、設備商、客戶,目標是在最快時間內把塑蓋技術學起來,也準備朝向整個寶特瓶製作,以及開始處理需要用外文溝通的國際業務,包括參加國際的包裝展、飲料展等,或是去日本東洋製罐、大洋製罐看先進製程和設備,想著如何帶進公司。」戴宏全說。
宏全創辦人戴清溪退休後,兒子戴宏全(左)與任職總裁的舅舅曹世忠(右)攜手打拚,早年兩人還在同個辦公室一起辦公。(宏全提供) 【 加入鏡週刊會員,觀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