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雙11攻略】集貨高峰期易丟失 海外網購要注意關稅
發佈時間2017.11.02 06:06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在海外網購、集貨時,消費者要注意貨品價格是否超過免稅金額,或者要求賣家「包稅」。(東方IC)雙11節搶到限量商品之後,網購族接著要煩惱的是課稅和集貨問題,新規定進口貨品超過2千元要課稅,而且,雙11之後是集貨高峰期,專家建議消費者寧可先放在集貨點、晚一點再送,免得貨品丟失。
海外網購族在雙11購物節買到剁手指之際,也要留意關稅和集貨問題!
淘寶達人Rebecca指出,今年7月1日起實施的新制,超過2千元的海外購物要課稅,包括10%關稅及5%營業稅,因此,她在集貨時還會特別留意貨品是否「包稅」,也就是集貨時確定貨品價值盡量不要超過2千元,或者要求賣家吸收成本。
財政部為避免從國外頻繁批貨回台販售的賣家逃漏稅,造成與國內業者的不公平競爭,已修正關稅法,半年內超過6次2,000元以下海外購物,第7次起就要收取關稅。9月1日起,進口貨物免稅門檻也調降,由原本的3,000元降至2,000元就要課稅。
國外寄件人會向貨運業者申報貨物價格,進口貨物入境時,經過海關並符合收關稅標準,海關就會提出稅單,由送貨的貨運公司代為收取稅金,倘若收貨人不願付款,貨運公司就會把貨品退回海關處。
除了關稅問題之外,在雙11當「剁手族」還要注意集貨的進度。「在淘寶購物、集貨,收到時少1、2件是很正常的。」Juan笑著提醒說,「雙11後,物流公司忙翻天,物流由原本的2至3天變成5至10天,送到台灣可能需要2星期,甚至還不保證你能收到!」
【 加入鏡週刊會員,觀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