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media
美食旅遊

【澳門】青樓街 書房找快樂

發佈時間2017.12.28 06:59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文化公所」把青樓變身書店,時空反差,耐人尋味。
攝影
主播
不只戀愛巷,舊城區還有條快樂街,這名字來自葡萄牙文,就是你我熟悉的福隆新街(Rua da Felicidade)。這一帶早年是花街柳巷,保有完整的青樓建築群,二次大戰後,澳葡政府禁娼,快樂街漆上赭紅門窗,成了酒家食肆的地盤,後街的福榮里依舊停格在老時空。
穿過里巷拱門,好似闖進深閨,灰撲撲的青樓容顏,有如過氣的煙花女子,飽經歲月滄桑,只有9號例外,拉過皮的門面掛上「文化公所」。「這是新開張的書店,由澳門口述歷史協會經營。」鄰家大嬸對著探頭探腦的我說,卸下花名,搖身文青,這可令人玩味了。
青樓天井別有洞天。
拿本書,悠哉消磨大半天。
走進拱門,書店就藏在老建築裡。
書店藏書瞄準澳門話題。
里巷角落留下過往歲月印記。
踩著吱吱響的木樓梯,上樓迎面是落地木書櫃,有澳門文史、旅遊相關新書,也有收藏家捐出的絕版出版品,一盞盞鵝黃掛燈從木屋梁垂下,我的腦海閃過這句話「書中自有顏如玉」,耳畔忽然聽見溫柔細語。「你注意到這扇窗了嗎?」一頭長髮的解說員輕聲招呼,「這叫蠔窗,貼的是澳門盛產的蠔殼,不是玻璃。」她引我走到窗前,「當年青樓佳人就站在窗前,讓往來的客人挑選。」原來,這扇窗是一部史書。
福榮里牌坊就在福隆新街上,穿過拱門,有如走入時光隧道。
「中西藥局」的新舊交錯空間手法,很有看頭。
老藥局靜落在草堆街,當年孫中山在屋裡看診、開藥方。
敲開的地板,讓旅人仔細看清建築細節。
不遠處的草堆街,也曾是老澳門繁華的商街,澳門第一位華人西醫孫中山在街上開了家「中西藥局」。2016年底,老屋重開大門,3進空間、2座天井,長達28米,下鋪上居的店屋格局,嗅得到昔日的街市規模,挖開的地板、掛著點滴去鹽化的牆面,建築修復展示巧妙呼應醫生背景,彷彿也聽見老房子的心跳。
【 加入鏡週刊會員,觀看全文 】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