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贏球沾光好棒棒】小球員被當贏球工具 比賽沒積分不用接機
發佈時間2018.01.10 04:59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棒協被立委、體改會人士爆料涉以人頭會員繳會費的爭議未平,又有球員家長和教練向本刊表示,棒協對待少棒比賽不但投入甚少,還對小球員的要求百般阻撓,更把小球員當打球工具,讓球員們無所適從。事實上,棒協從少棒至成棒的相關爭議不斷,甚至與教練和球員槓上,導致批評排山倒海。
2013年8月,台灣成棒代表隊參與WBC世界棒球經典賽,卻爆出無法熟悉比賽場地、球員沒早餐吃,返台時竟分成13批回來,球員還沒有國光獎金可拿等爭議,引發球員、教練和球迷大肆抨擊。
學生家長也爆料指出,2015年8月,以汐止國小為主體的台灣少棒代表隊,在亞太區資格賽就一路過關斬將,打進在美國加州舉辦的小馬聯盟世界少棒錦標賽,原本希望提前3天到當地調整時差,但棒協非但不准,還在小球員腦袋昏昏沉沉時,陪著棒協人員出席與僑胞的應酬晚宴,隔天就接著比賽,竟然輸給賽前不被看好的美東球隊,更被外界批評是輕敵。
2016年8月,棒協被爆出有青棒代表隊赴美參與LLB青棒賽凱旋歸國,理事長廖正井卻因該比賽無關係國際排名的「積分」,而批評前往接機的人員是「大張旗鼓」,此舉被桃園市議員在臉書爆料,質疑棒協根本大小眼,只會打積分球。
2017年4月,立委張廖萬堅爆料,攸關LLB世界青少棒錦標賽國手選拔的謝國城盃全國青少棒錦標賽,比賽中卻發生裁判黑箱疑雲,認為裁判控制比賽勝負。棒協當時則回應是裁判誤判,並沒有立委指稱的黑箱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