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ollywood Reporter》記者史考特馮柏格(Scott Feinberg)表示,演藝學院的成員一定有自己的喜好,入圍者若人緣好,多少會有加分效果。但決定是否得獎的原因還有很多,例如去年奧斯卡頒獎前,外界原看好女星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可望以《第一夫人的秘密》(Jackie)再封后,不料之後聲勢轉變,最後由 《樂來越愛你》的艾瑪史東抱走小金人。
這讓人想起去年《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的凱西艾佛列克(Casey Affleck),他在各影評人協會得獎後,有女星跳出來指控他性騷擾,隨著奧斯卡頒獎典禮接近,耳語也愈來愈多,不過後來還是拿下影帝。馮柏格指出,這件事對凱西多少會有影響,但當時有人主張他是被抹黑,而會員很忌諱搞小動作這種事,加上事情發生在6年前,決定把這件事和他的演技脫鉤,讓他一舉稱帝。
同樣的事發生在今年,結果一定有所不同。畢竟去年底好萊塢爆出一連串的性醜聞事件,氛圍已今非昔比。比方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就因性醜聞而被換角,由克里斯多夫普拉瑪( Christopher Plummer)代替他在《金錢世界》(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的角色,並以89歲高齡入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