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豐科技慘賠,6月底召開股東常會,竟還通過錢進中國投資案。詭異的是,卓恩民在這次股東會改選後,將卸下董事長職務,卻在群豐爆發鉅額虧損的敏感時刻,積極主張錢進中國;股東們質疑,新的投資案恐怕仍會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甚至可能有未爆發的弊端,對此意見分歧,爭執不下,最後進行表決,多數股東仍同意錢進大陸,讓這項投資案驚險過關。
除了前往中國投資有疑慮外,也有股東質疑,卓恩民身兼另家東海光電總經理,群豐已出現嚴重虧損,去年為何還投資東海1千萬元?此外,群豐從上興櫃以來,不論營業額或毛利率,均逐年下滑,且竹南廠房成本5億元,以4.5億元賣出後,另向買家承租賣出的廠房,雙方租約一簽就長達10年,每月租金500萬元,年租金達6千萬元,有股東認為向銀行借款的利息比賣廠房再回租更划算,質疑權益受損。
對此,卓恩民四兩撥千金,提出財務報表釋疑,強調營運面臨市場困境,才讓群豐撐不下去,希望新的經營團隊能為公司帶來新氣象。不過,群豐股東會前,原10位大股東推派的董監事,有多位在今年先後請辭,董事僅剩2人留任,直到6月29日股東會才選出新的10位董監事,到底大股東們是甘願認賠殺出,還是另有隱情早一步閃人?不免啟人疑竇。
群豐科技燒光30億元,資金即將斷炊,近期若無金主挹注,恐發不出薪水,將爆發大規模裁員潮。圖為竹南廠房。(翻攝Google Maps)此外,卓恩民在股東會把虧空責任推給群聯的一席話,意外掀出一段商場恩怨。市場人士都知悉,卓恩民與被封為隨身碟教父的潘健成曾是商場夥伴,只要群聯出手給單,就能救得回群豐,況且潘健成在2010年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說,遇到事業經營發生問題,他會先思考,想不通就找人問,不會一直悶著頭,他第一個會問的人就是卓恩民,但卓從不會告訴他答案,而是幫忙分析,讓他自己做決定。
群豐召開股東常會,由董事長卓恩民(左)主持,股東忿忿不平,質疑經營不善。從潘健成的這番話足以看出2人交情匪淺,也難怪群豐科技在2006年成立時,表面上雖然只是封測新廠,但最大供應商卻是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大廠群聯電子,加上潘健成是群豐大股東,出面垂直整合上下游產業鏈,還找來擔任群聯董事長的卓恩民出任群豐董座,讓群聯和群豐關係密不可分。
群豐爆發重大虧空,董座卓恩民難辭其咎。(財訊提供)卓恩民辭去群聯董事長轉往群豐任職後,仍兼任群聯執行董事,且因他曾任鑫成與力晶投資的力成總經理,熟悉記憶體市場運作,獲得全球最大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大廠金士頓投資,潘健成和卓恩民攜手合作,形同群豐的獲利保證,一度讓市場頗為看好。
知情人士告訴本刊,去年是記憶體產業大豐收的一年,因供需失衡、記憶體報價大漲,群聯在日本東芝力挺下,取得足夠貨源,繳出亮眼成績單,毛利率高達27%,年增6%,創下新高,去年全年稅後獲利多達57億元,每股獲利高達29元,大賺3個股本。
群聯在今年上半年決定大方配息17元,創下公司歷來最高紀錄,股價也在250元高檔盤整,讓投資人口袋賺飽飽,記憶體產業前景看似充滿光明,但詭異的是,身為全球前2大快閃記憶體大廠的群聯,卻眼睜睜看著轉投資的群豐陷入經營困境,究竟原因為何?頗耐人尋味。
群聯去年大賺3個股本,營收創下新高,IC設計產業前景雖然樂觀,但仍充滿挑戰。知情人士向本刊說,卓恩民曾有功於群聯,潘健成對卓恩民也相當大方,不只提供高薪,還派他擔任群豐董座,群豐在2006年成立半年後就開始賺錢,未料,市場卻傳出群豐高層要求潘健成退出投資的耳語,甚至傳言群聯下單給群豐的價錢比其他廠商還差,加上與群聯有競爭關係的大廠不下單給群豐,害得群豐也接不到其他的生意。
群豐借重卓恩民(圖)經驗,盼複製全球記憶體模組第一大廠金士頓投資封測廠力成的成功案例。(聯合知識庫)自此之後,群聯與群豐漸行漸遠,從2011年10月開始,群聯公布申讓群豐股票1萬張,隔月又再申讓7千500張,持股比率從17%,大幅下降到僅剩約3%,而群聯在群豐擁有的2席董事,也在股票處分後解任,逐漸淡出群豐經營權,群豐的股價從此一蹶不振,2016年12月14日正式結束興櫃。
曾任職群豐高層的人士向本刊說,群聯其實幫了群豐不少忙,即使群聯退出群豐後的1、2年,仍持續下單給群豐,群豐必須自立自強,不能倚賴群聯給單,否則怕也會影響到群聯。
現年44歲的潘健成,18年前創立群聯電子,生產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從上游IC控制晶片做到下游模組成品的獨特模式,打造群聯電子成為全球前2大快閃記憶體IC控制晶片商,目前全球每3支隨身碟就有一支是群聯電子的產品,每5支手機中就有一支會用到群聯的晶片,堪稱業界與主管機關心目中的模範生。
群聯曾一度登上興櫃股王,潘健成也寫下台灣最年輕股王總經理的紀錄,成為交大最年輕的傑出校友,與施振榮、曹興誠、曾繁城這些科技大老平起平坐,他以僑生白手起家的傳奇故事,成了台灣創業楷模,也被馬來西亞封為拿督,相當風光。
群聯電子竹南新廠在8年前落成啟用時,卓恩民及潘健成分別以群聯電子董事長及總經理身分共同剪綵,2人當時如膠似漆,卓恩民還用感性的口吻表示,一群年輕人共同創立群聯電子,營運成效穩健成長,期勉所有員工在竹南的新家繼續打拚,提升群聯科技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
群豐吸引不少上市櫃公司投資,中華開發也參一腳,結果全都慘賠。圖為開發金控大樓。萬海集團投資群豐也失利。圖為萬海第三代陳致遠(左)。這番話言猶在耳,卻因商場如戰場,讓卓恩民與潘健成2人關係變得水火不容,如今又爆出中鋼、華碩、廣達等知名廠商投資群豐失利,以及群豐數百名員工的生計堪慮,已經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卓恩民向本刊表示,群豐虧損的原因及是否因轉投資造成虧損,都已在財務報告中揭露,有關中國轉投資案,對於目前群豐閒置產能的機器設備是最好出路及市場,是對群豐後續發展有利的一個選擇,至於後續是否執行及如何執行,因群豐已在6月29日全面改選董監事,將由新經營團隊討論決定。
卓恩民還說,一個重要客戶的流失,對公司營收當然會有影響。但記憶卡產業的移轉,連大股東東芝公司都退出,不再用正常晶片生產記憶卡才是主因,包括東琳即使有群聯及江波龍訂單,也面臨重大虧損,就可知道產業的艱辛。
群豐科技已下興櫃,股價從40元一路下跌至1.08元,投資人慘賠。群豐科技已下興櫃,股價從40元一路下跌至1.08元,投資人慘賠。(翻攝群豐電子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