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當盜匪統治世界(四):政客成了銀行的好朋友
發佈時間2018.10.01 06:20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離岸金融業務正嚴重危害發展中國家的民主體制。(東方IC)對於財富的不平等現象我們似乎習以為常,不過布洛提醒我們,這個富人集團正在危害民主政體,創造一個盜匪統治的世界。他說:
他們增加的財富讓他們對政治和媒體有越來越大的掌控權。曾經的民主國家如今成了財閥政治(plutocracy),財閥政治成了寡頭獨裁(oligarchy),而寡頭集團最後變成了盜賊統治(kleptocracy)。
布洛提到第一筆「歐洲債券」的交易金額是1500萬美元。不過,防止海外流動資金的圍牆一旦出現破口,就再也無法阻止後續源源不斷的債券交易了。1963年「歐洲債券」的售出總額是3500萬美元,隔年就增加到5.1億。1967年突破了十億美元,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債券交易市場。
布洛解釋,美國政府試圖採取的監管措施只會得到反效果。因為「美元走到哪裡,銀行家就跟到哪裡」。1964年有11家美國銀行在英國設立了分行,到1978年已經增加到58家。如果監管措施隨著跨越國界而失效,那麼只要有一個國家向英國一樣接受境外資金,所有監管的努力都將成為泡影。
布洛指出更嚴重的問題是,歐洲債券所開啟的模式可以無限地複製,成為金融業和他們的客戶賺錢的業務。「他們可以在世界各地找尋適合自己業務開展的司法管轄區——列支敦士登、庫克群島、或是澤西島——做為名義上的業務基地」。
歐洲債券讓財富自由流動,同時也是打造被我稱之為「金錢國度」這個虛擬富人國度的第一步。金錢國度包括了離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但範圍又更廣,因為它可以保護富人包括金錢在內的生活各個層面不受審查。誘惑佛萊澤幫助客戶閃避資金管制的這套賺錢模式,同樣誘惑著他的現代同業們,去幫助全世界最有錢人找到躲避簽證管制、媒體監督、法律責任凡此種種的方法。在「金錢國度」裡,只要你夠有錢,不管你是誰,不管你的錢從哪裡來,法律都拿你沒轍。
如果沒有找到適合的司法管轄區,銀行業還可以為威脅利誘,想辦法修改法律。比如說,銀行家可以威脅政府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規則,把稅率降低,否則要把銀行搬到別處去。各國為了追逐他們過去流失的離岸金融業務,紛紛調降稅率,寬鬆監管,以吸引流動的資金進入自己的轄區之內。按照布洛的說法,這就是「金錢國度」運作的方法:政客和銀行成了好朋友,管制越寬鬆,金融業務就越賺錢,政客的口袋也更飽滿,而其他的司法管轄區也不得不馬上做出相對回應,努力幫有錢人謀福利。
布洛指出,這個「金錢國度」對不同國家影響方式和程度不一。歐美國家經濟規模龐大,富人的境外資金畢竟比例相對較小,但是對其他一些國家可能形成嚴重問題。他引用了經濟學家祖克曼(Gabriel Zucman)的說法:「在發展中國家,在較不民主的國家,富豪寡頭們(oligarchs)要藏匿財富很容易,這提供了他們掠奪自己國家更大的誘因,而且監督並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