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有了金金併的門票,但面對併購,榮家仍堅守「穩健保守」的態度。記者問榮鴻慶看法,他只簡短說若有不錯標的會評估,就不願多言。在台灣上海商銀擔任董事、副總和資訊長的孫子榮康信見狀,跳出來補充:「暫時不會考慮(金金併)。」至於是否買壽險公司?榮康信說:「以我們來看,專業不同,當壽險的大股東投資可以。」
榮鴻慶是上海望族榮家第三代,受訪時惜字如金,大多放手讓榮康信、郭錫志回答,僅在關鍵時刻才發表看法。跟在榮鴻慶身邊多年的祕書朱慧華解釋,榮鴻慶自幼跟在父親榮宗敬身邊,養成「多看、多聽、少說話」的個性。
也是思慮謹慎的性格,讓榮鴻慶帶領上海商銀逐一走過韓戰爆發、石油危機、全球股災、亞洲金融風暴、911、金融海嘯等各式經濟危機,他說:「因為我小心,所以都度過。」提到今年市況,他坦言金融業從去年11月起就面臨大挑戰,「但生意總要做的,要挑好的做。」言簡意賅不囉嗦。
上海商銀經營一向穩健保守,挺過8次經濟風暴。上海商銀是全台第一個推動24小時ATM的銀行。對於中美貿易戰衝擊全球經濟,榮鴻慶認為:「投資人要有心理準備,謹慎買賣,尤其對營收、獲利受衝擊的個股要特別小心。」一旁的榮康信再補充,今年對金融業比較困難,整體而言,中國市場有很大的挑戰,但並非是危機,「爺爺(榮鴻慶)直到現在還很常說,我們做銀行的是保管客人的存款,要重信譽、講誠信、小心經營。」
榮鴻慶(右2)任上海商銀董事長近30年,但台灣業務多由孫子榮康信(左2)負責。榮家第五代、上海商銀副總榮康信(中)已進入接班梯隊。圖為他先前被國泰少東蔡宗翰點名參加冰桶挑戰。(上海商銀提供)榮康信以台灣2005年爆發的雙卡危機為例,「爺爺很反對發行現金卡,說怎麼可以借錢給不懂(理財)的人,這就像借錢給小孩一樣。」上海商銀不僅因此躲過雙卡風暴,當年獲利還創新高,2008年金融海嘯時,上海商銀客戶不減反增。
雖然心態保守,但榮鴻慶的眼界格局卻相當新潮,數位化、全台第一個24小時ATM、單一櫃員制、員工分紅都由他推動,尤其員工分紅更是早在1989年就引入,讓上海商銀成為人人稱羨的「幸福企業」。
上海商銀去年掛牌上市,榮鴻慶一家難得三代同堂,包括上海商銀董事榮智權和副總榮康信也到場。上海商銀去年底上市時,保留逾10%股票讓員工優先認購。榮鴻慶認為,透過員工分紅才能保障員工退休生活,因為員工是銀行最寶貴的資產,有優秀人才,銀行才能不斷創新成長,「獨木不成舟啊!」他指著掛在辦公室的箴言說。
榮康信透露,去年底要調薪水,「董事長把全部人的薪水一個一個仔細看過,就算是工友也要加薪,很細心。」也因此不少上海商銀員工一進來就工作到退休,甚至有不少夫妻檔和兄弟檔。
榮鴻慶(右)充分授權,96歲的他每天進公司批公文。不只照顧員工,榮鴻慶也信賴員工,充分授權專業經理人,郭錫志說:「開會時,董事長不會第一次就下條子,要看我們的想法。」榮康信補充:「我們要先搞清楚怎麼做,他希望我們思慮全盤。」
雖然榮鴻慶生意眼光奇準,卻不炒房地產,他低頭感嘆說,剛到香港時若把錢都拿來買地,現在一定很可觀,「只是買地會怕啊!以後會不會又被政府收走呢?」銜著金湯匙出生的榮鴻慶,前半生歷經中日戰爭、國共內戰的顛沛流離,至今仍心有餘悸。
不只香港總行,位在台北市民權東路的上海商銀台灣總行,也由榮鴻慶一手拍板。1989年榮鴻慶得知台北的美琪飯店要出售,不到2個月就下定決心要買,還排開英國行程,飛來台灣找美琪飯店老闆連立豐洽談。
上海商銀去年10月上市,甫上市就成為銀行股王。上海商銀1915年成立,位在上海寧波路8號。(上海商銀提供)榮鴻慶回憶,見到連立豐後,發現是上海同鄉,熱絡地交談,「連老闆,我們閒話一句(上海話,指沒問題,爽快答應),說好就賣給我們。」連立豐也回:「閒話一句。」就賣給上海商銀。
當時,上海商銀為籌錢買樓,陸續出脫中華開發股票,平均每股賣618元,籌得25.2億元,連裝潢錢都有了,「假如現在才賣全部中華開發的股票,可能連一層樓都買不到。」榮鴻慶笑說。
「簽約那天我去英國,因為時差,我就一直等消息,睡不著,心裡好緊張,接到電話確認簽約完成,我才鬆口氣睡覺。」榮鴻慶回憶當年情況,還一臉緊張樣。
榮鴻慶眼光精準,記者好奇有何買地祕訣?榮鴻慶微笑不語,榮康信笑說:「爺爺置產前會到當地看人潮,了解附近的氣場,其實就是location(地點)、location、location,精華區地是賣一塊、少一塊。」
走過百年的上海商銀,1915年由陳光甫在上海創辦,股東除榮宗敬家族,還有國父孫中山。上海商銀行史館館長周維沛說,陳光甫清末去美國參展時,「孫中山募款,陳光甫捐了5元。」爾後,陳光甫經營江蘇省銀行時,因不願配合袁世凱政府提供存戶資料而遭免職,決定創辦上海商銀,「孫中山因此決定入股,並派孔祥熙送來五萬元。」
上海商銀1965年在台復業,歷經陳光甫(中)、朱如堂(左)和榮鴻慶(右)3人經營。(上海商銀提供)上海商銀由陳光甫創辦,後來增資,榮家入股成單一最大股東。(上海商銀提供)上海商銀創立之初規模還不及較大的錢莊,隨著陳光甫推動「一元儲蓄」「外匯業務」「代收房租水電費」等服務,只花20年就成為上海名列前茅的民營銀行。
張學良(中)1991年造訪上海商銀,回顧當年西安事變。(上海商銀提供)陳光甫還在上海商銀內下設「旅行部」,1927年獨立成為「中國旅行社」。周維沛說,中國旅行社還參與過西安事變,當初蔣中正被張學良挾持時,正是下榻在中國旅行社的華清池招待所,而張學良遭扣押南京時,也是住在中國旅行社的南京招待所。
上海商銀仿效美國運通設置旅行部,後來才獨立為中國旅行社,來台後改名為「臺灣中國旅行社」。二次大戰、國共戰爭後,上海商銀隨著大時代遷徙,輾轉到香港、台灣落地生根,1950年上海商銀為確保資產,切割香港子行,註冊為「上海商業銀行」;1965年在台灣正式復業,改名為「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是國民政府遷台後唯一復業的民營銀行,也是香港上海商銀的大股東;上海商銀轉投資的中國旅行社也改名為「臺灣中國旅行社」。
高齡96歲的榮鴻慶老驥伏櫪,掌舵百年老店上海商銀,以持續創新前進的腳步,繼去年推動上市,今年將在無錫、柬埔寨開設分行,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寫下新歷史。
上海商銀百年大事記
- 1915 陳光甫、莊得之、施再春、王曉籟等7位股東創辦上海商銀
- 1919 上海商銀增資,榮宗敬入股,成為最大單一股東
- 1920 榮宗敬進入董事會
- 1923 上海商銀成立旅行部,此為中國旅行社前身
- 1927 中國旅行社成立
- 1950 上海商銀香港分行改組獨立銀行,改名為上海商業銀行
- 1965 上海商銀在台復業,榮宗敬么兒榮鴻慶當選董事
- 1983 榮鴻慶任副董事長
- 1988 上海商銀推出全台第一個ATM
- 1989 推動員工分紅,可用面額認購股票
- 1991 榮鴻慶任董事長
- 2002 首家銀行OBU業務獲准和中國大陸直接通匯
- 2012 公開發行
- 2014 以每股40元興櫃
- 2018 以每股32元轉上市
2018台灣百強企業2018台灣百強企業2018台灣百強企業2018台灣百強企業2018台灣百強企業2018台灣百強企業2018台灣百強企業2018台灣百強企業2018台灣百強企業2018台灣百強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