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那部恐怖片最賺錢?華裔導演作品獲利86倍稱霸排行榜 發佈時間 2019.05.02 06:21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奪魂鋸》名列2000年以來、美國預算在50萬至500萬美元恐怖片獲利率排行榜冠軍。(翻攝自dailystar.com) 近20年來,那一部恐怖片的獲利率最高? 根據美國電影市場展(American Film Market,簡稱AFM)在官網公布的調查報告,由馬來西亞華裔澳洲籍導演溫子仁(James Wan)執導的《奪魂鋸》(Saw),以逾獲利86倍居冠。該片成本120萬美元,全球票房超過1億美元,後來也發展成系列電影。
AFM這份報告是針對2000年至2018年在美國上映、製作成本在50萬至500萬美元之間的恐怖片,得出上述結果。在這份獲利率排行名單的前10名中,溫子仁執導占了兩部,除了《奪魂鋸》,還有排名第三的《陰兒房》(Insidious),至於名列第五的《奪魂鋸2》(Saw II),溫子仁僅擔任監製。
由美國新銳導演歐倫佩利(Oren Peli)執導的《靈動:鬼影實錄》(Paranormal Activity),由於成本過低(僅15,000美元),因此被排除在這份名單之外。但是,《靈》片的續集《鬼入鏡 》(Paranormal Activity 2)則名列第10名,但導演已換手,由歐倫佩利擔任監製。
《厄夜叢林》以偽紀錄片的手法鋪展劇情,票房大獲成功。(翻攝自mentalfloss.com) 另一項統計調查,則把恐怖片細分為6個子類別,包括拾得影像(Found footage)、恐怖殺人(killer)、靈異事件(Paranormal)、殘酷血腥(Gore&Disturbing)、心理驚悚(Psychological)和吃人怪物(Monster)。
自1996年至2016年,拾得影像類的獲利機率最高,近8成這種類別的片子都賺錢。 1999年的《厄夜叢林》(The Blair Witch Project)和2009年上映的《靈動:鬼影實錄》(Paranormal Activity ),都是這類別的作品,拍攝手法是以偽紀錄片的形式,電影的情節發展是藉由另一台攝影機拍下的畫面呈現在觀眾面前。
奪魂鋸(Saw) 獲利率:8,684%
顫慄汪洋(Open Water)獲利率:8,561%
陰兒房(Insidious)獲利率:2,859%
逃出絕命鎮(Get Out)獲利率:2,022%
奪魂鋸2(Saw II)獲利率:1,776%
心魔(The Devil Inside)獲利率:1,743%
活人甡吃(Shaun of the Dead)獲利率:1,482%
血肉森林:從頭開始 (Cabin Fever)獲利率:1,465%
吸血鬼家庭屍篇(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獲利率:1,342%
鬼入鏡 (Paranormal Activity 2)獲利率:1,331%
說明:統計年度為2000-2018年,低成本界定為50-500萬美元
資料來源:americanfilmmar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