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的一個傍晚,《鏡週刊》前往台北木柵,採訪奪下今年《寶可夢》世界錦標賽(Pokémon World Championships)電玩遊戲兒童組(VGC Junior)冠軍的10歲少年吳比,以及年長9歲、同樣也是寶可夢大師組(Masters)選手的哥哥吳震。趁著夕陽餘暉,攝影記者先請兄弟倆到戶外拍照;兩人從座位起身後,哥哥順手就牽起了弟弟的手往外走,好感情表露無遺。
吳震國小就接觸到《寶可夢》本傳作品。他回憶,最早應該是在任天堂掌機GBA(Game Boy Advance)上玩《紅/藍寶石》,「就是一直到2015年,那時候台灣辦了比賽,覺得好像很有趣,然後一研究發現『哇!這東西比我想像中難好多』,所以才開始認真打。」不到一年時間,他就在2016年首度取得舊金山世錦賽參賽資格,闖到第二天賽事才落敗。
自己有興趣、父母也支持,但在台灣要獲得世錦賽參賽資格並非易事,關鍵在於累積積分(Championship points)的難度。寶可夢國際公司(The Pokémon Company International)將全球劃分為北美、歐洲、南美及亞太共4個賽區,每個賽區又會舉辦不同層級的賽事,冠軍積分也大不相同,少則30分,最高層級賽事可達到500分。而台灣隸屬亞太賽區,選手要在賽區內累積積分超過一定門檻,才能獲得世錦賽門票;吳比參賽的兒童組是200分,而吳震參賽的大師組更高,要300分才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