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就是今年初我發現基美發布消息:CEO(執行長)離職。我立刻知道, 在新人來之前就是一個Window(空窗期),馬上去敲門拜訪,我很清楚,一旦新CEO上任,就不再有機會。」陳泰銘娓娓道來如何把握天賜良機。
在此之前,陳泰銘每年都找機會跟基美董事會成員及執行長聊天寒暄,「彼此談一談可能,又各自做自己的,從沒有機會(併購)。」逮住執行長離職的機會,雙方終於有機會坐下來認真談。
但這一談也談了將近11個月,中間還出現美國同業競爭,最後陳泰銘靠股東權益、員工與經營團隊最佳利益搶親成功。「國巨在日本以外的亞太市場及歐洲市占高,與擅長北美與日本市場的基美完全互補而不衝突,成功贏得基美團隊的青睞。」陳泰銘忍不住臉上笑意地說。
順利吃下美國基美,讓「新國巨」營收倍增、獲利增加8到9成,上週陳泰銘(右)出席法說會,親自說分明。「基美只有被動元件業務跟國巨重疊,其他在地域性、產品應用、經營團隊上來看,可以說是完美互補!」併購天王陳泰銘盛讚不已的基美,到底有多麼誘人,讓他願意出如此高價收購?
原來,基美是一家成立於1919年的百年老牌被動元件廠,在美國紐約證交所掛牌超過30年,主要產品為陶瓷電容、鉭質電容、電磁及感測元件、薄膜及電解元件等,除了在鉭質電容搶下全球市占第一,更在高階車用電子、工業規格、航太及醫療等領域深耕多年,基美還在全球各地擁有1600項商標及專利。
基美主要產品為陶瓷電容、鉭質電容、電磁及感測元件,在鉭質電容市場,更搶下全球市占第一。(翻攝基美臉書)「併購不只要看產品、技術和通路,人才一直是考量重點,因為技術都在人身上。基美過去10年做過很多產業結合經驗,併購德國、日本公司,在22個國家有23個工廠,是非常有經驗的國際化經營團隊。」陳泰銘說。
基美成立於1919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在美國紐約也已掛牌超過30年。(翻攝基美臉書)雖然與國巨在MLCC(陶瓷電容)相比,基美的市占率僅有2%,但在營收上卻與擁有MLCC12%市占的國巨不相上下。「基美MLCC的平均單價比國巨高出20倍,9成客戶是來自國防航太、工規、車用、5G等高端市場,包括德國博世(Bosch)、日本豐田(TOYOTA)等一線品牌都是客戶。」
更讓陳泰銘得意的是,過去國巨雖以量取勝,但吃下基美之後,不但將擺脫被動元件景氣循環股的宿命,還能吃到肥美的高端市場,「我們以前都在衝量、拚價格,都是賺管理財,併購基美後有做技術財的機會,就像吃到蛋糕上的美味奶油一樣。」
基美在高階車用市場布局深厚,更擁有包括日本豐田在內的一流車廠等大客戶。除了順利進軍高端市場,靠著吃下基美,陳泰銘終於能打入自己夢寐多年的日本市場。「日本是個對規格要求非常高的市場,還有民族性跟地域性,非常不容易打入。」陳泰銘坦承國巨在日本布局15年,目前僅做到音響與導航在內的車用娛樂系統,但基美做的是車廠更核心的ABS與引擎系統,二者等級不同。
陳泰銘透露,國巨僅做到音響與導航的車用娛樂系統,但基美做的是更核心的ABS與引擎系統零件。(東方IC)「基美能吃到一流車廠訂單,關鍵在於多年前,曾啟動重大併購。當時日本NEC打算出脫零件事業,就把旗下的TOKIN賣給基美,讓它取得日本的通路與客戶。」陳泰銘透露看上基美的另一個原因。
以車用市場來說,每輛傳統汽車消耗約1,000顆MLCC,轉向電動車之後,估計至少要用到1萬顆以上。「電動車使用被動元件的數量,在過去是沒辦法理解的,要搶車用訂單,光讓汽車廠認證至少就要2到3年,拿下基美等於讓陳泰銘拿下進入全球一流車廠供應鏈的入場券。」市場人士分析。
成功娶回基美這個美嬌娘,各界都好奇,過去一年來處於盤整期的國巨,營運是否就能一飛衝天?「中美貿易戰一直是個干擾,誰都無法預測美國總統川普會講什麼,只能用謹慎態度看待中美貿易戰。」陳泰銘認為中美貿易摩擦依舊是產業干擾,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調整好自身的體質。
受到貿易戰衝擊,導致被動元件產業歷經長達3季的供過於求,陳泰銘從今年以來,也刻意壓低稼動率,同時協助客戶與通路商一起去化庫存。國巨的安全庫存天數也從高峰時約160到170天逐季下滑,目前已降至70天以下。
「原本預期第4季會降到健康水位90天,但第3季公告財報時,公司庫存水位已降至70天,目前更降至70天以下,代表市場需求將比預期好。」這也是在今年股東會後,陳泰銘首度將未來景氣看法略為上修至中性偏多。
陳泰銘口中比預期好的市場需求究竟是什麼?正是全球先進國家正如火如荼建置的5G應用。「5G要順利商轉,基地台布建就是關鍵,由於5G基地台的建置比預期快,我相信5G手機應該會比想像來得早。」十分看好5G的陳泰銘認為,提早進行戰略布局絕對必要,「因為市場無法等待,須及早做好準備。」
「基美在5G技術有很強的著墨,因為客戶對規格非常嚴苛,零件要耐高溫與低溫,因為你不會知道客戶基地台裝在非洲還是北極。」去年國巨花了220億元出手併購美國普思,目標就是補足無線通訊、5G這塊高速起飛的市場,這次再拿下基美,讓陳泰銘對揮軍5G市場更具信心。
5G將於2020年開始商轉,陳泰銘相當看好5G帶動的被動元件市場需求。有科技業併購天王之稱的陳泰銘,翻開過去併購史,最矚目的一役,就是在2000年以小吃大,那時資本額僅140億元的國巨,竟用180億元併購當時賠錢的飛利浦被動元件部門,沒想到併購後,原本的飛利浦團隊卻遭對手華新科違約挖角,氣得陳泰銘對華新科提告,提出30億元假扣押,最終雙方以和解收場,國巨也因此躍升為包括蘋果、惠普等一線歐美大廠的主力供應商。
投資眼光精準的陳泰銘,去年初起連連出手併購、入股美國普思在內的七家公司,觸角已從被動元件,往變壓器、無線通訊等零組件布局。今年起,則是透過集團內部整併,來擴大營業規模,從過往以國巨為首的母雞帶小雞模式,逐漸走向國巨、新凱美和奇力新三大集團,形成鼎足分工的戰鬥隊形,打造出全新的泛國巨集團。
陳泰銘(右)擅長併購同業擴張,除了國巨之外,陸續形成新凱美和奇力新在內的三大集團鼎足分工。(中央社)這次成功併購基美後,不少法人認為國巨已搶下高端市場的最後一片拼圖。但陳泰銘卻不這樣認為,「目前我們著重在R-Chip(晶片電阻)、MLCC(被動元件)和鉭質電容,未來除了走入車用、5G、工規高階市場外,還有保護元件等眾多產品可以整合。」似乎透露他併購擴張的腳步,沒有停歇的一天。
陳泰銘 小檔案
- 年齡:62歲
- 學歷:成大工科系
- 現職:國巨董事長
- 經歷:國巨執行長、智寶電子董事長、寰邦科技董事長、聲寶副董事長
- 家庭:單身,與前妻李慧真育有1子2女
陳泰銘 併購大事記
- 1996:國巨併購德國電阻廠Vitrohm、入主奇力新
- 2000:國巨以180億元併購飛利浦被動元件部門
- 2005:國巨取得華亞過半股權,推動智寶、世昕、輝城三合一案
- 2006:入股大毅
- 2007:發動併購旺詮未成
- 2016:智寶入主凱美
- 2017:奇力新整併旺詮、飛磁與向華科技
- 2018.01:奇力新併購美磊
- 2018.04:國巨併購君耀KY
- 2018.05:國巨以220億元併購美國普思電子
- 2019.11:國巨以540億元併購美國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