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立意良好卻被視為二軍 陳珊妮當金音獎主席力求轉型
發佈時間2019.12.05 05:54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2 臺北時間
相對主流熱鬧的金曲獎,以鼓勵創作、發展多元音樂類型的「金音創作獎」(簡稱金音獎,Golden Indie Music Awards)則冷門許多,多年來被視為邊緣獎項。邁向10週年的金音去年即開啟3年轉型計畫,從評審制度改革,增加經費擴大規模辦音樂節,力求擺脫金曲二軍桎梏,拉大格局。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的金音獎,以鼓勵多元多樣原創音樂為目的,以臺灣優先、原創優先、分樂種不分語言為三大特色,參賽者創作比例需占報名作品百分之70以上。立意良好的金音獎,照理說應受樂壇重視,卻因長期被視為金曲二軍的邊緣獎,造成被產業忽略、創作人興趣缺缺的窘況。
有鑒於韓國K-pop席捲全球帶來的效應,文化部愈加重視台灣音樂的軟實力,決定轉型、擴大舉辦金音獎,先從各界最重視的得獎名單評選制度改革下手,將之前由文化部邀請評審,改成主席邀請專業人士評選的「主席制」,並納入多位海外評審,讓金音獎更具公信力、多元觀點與國際視野。
陳珊妮去年扛下金音轉型首屆主席,與獲本屆特別貢獻獎的黃韻玲,皆為台灣樂壇少數的女性資深音樂人。兩人期許具當代意義的金音獎能鼓勵新世代繼續創作,共同打造良好音樂環境。
金音創作獎貼近新時代
- 創立:2010年起至今
- 主辦: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 承辦:公開招標(二年一標)
- 內容:頒獎典禮、Live House演出、商業媒合、論壇講座
- 主旨:獎勵補助原創音樂人才,發展多元類型音樂。
- 報名資格:詞曲創作比例佔70%以上
- 獎項:包括專輯、樂團、創作歌手、搖滾、嘻哈、電音等共23項。另設評審團及特別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