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革命的女人4】心繫兒女卻只能在夢中團圓 活成獨居老左派
發佈時間2019.12.24 06:58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2 臺北時間
黨外同志一時聚一時散,個人最深的羈絆還是家庭,與至親的生離,才是她們生命中最難以承受的傷痛。曾心儀不曾忘記她的子女,每年大學聯考放榜,她會仔細閱讀榜單,確認有沒有孩子的名字,期待卻連年落空。1989年父親病逝,她想找孩子回來參加喪禮,一查才發現,美麗島事件後,前夫因害怕被牽累,早已帶全家移民到美國了。
挫敗時會特別想家、想小孩,會想如果可以回去,我要趕快回去。
那年,她設法和美國的兒女相聚,沒想到之後大女兒完全斷絕與她的聯繫,她猜想女兒仍無法諒解她當初的決定,那次見面至今也30年了。「我很多年一個禮拜有好幾天,夢見回到原來的家,幫小孩洗澡,以為終於重逢了,我再也不離開。」她忍不住哭泣:「我這一路被欺負、挫敗時會特別想家、想小孩,會想如果可以回去,我要趕快回去,跟小孩親親抱抱,跟先生妥協一下。」
艾琳達的兒子同樣有個心結。3年前,曾為台灣人權貢獻許多心力的艾琳達母親納莉過世,艾琳達說:「喪禮上有人細數我媽為台灣做過的事,我兒子當場走出去,表示抗議。其實他跟我媽感情很好,但他無法諒解我把媽媽帶到民主運動現場,這是有生命危險的。」如今,他們大多靠臉書聯繫。
【 加入鏡週刊會員,觀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