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在開票當晚的國際記者會呼籲北京當局,正視台灣人民的選擇,並說選舉結果也是台灣民主的聲音。蔡英文進一步解釋四大基礎意涵:「和平,就是對岸必須放棄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對等,就是雙方都互不否認彼此存在的事實。民主,就是台灣的前途要由2300萬人決定。對話,就是雙方能坐下來談未來關係的發展。」呼籲對岸應理解民主台灣、民選政府不會屈服於威脅恫嚇,「這場選舉結果,就是最清楚的答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成為激勵綠營選情的關鍵因素之一。黨政人士直言,小英獲得817萬新民意支持,甚至比四年前獲得更多的選票,至少確定過去四年堅守的兩岸路線,獲得多數選民的肯定,連任的新民意也是在向對岸傳達對等訊息,「她身為執政的總統,會盡力確保兩岸互動及關係不會有意外,尋求對等位置,彼此才能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互動方式,這個立場從2016年小英當選至今四年來,可以看出她的立場從未改變過。」
11日晚間,蔡英文在國際記者會上的談話,除了表示連任後的兩岸主張及立場不會改變,針對外界關切新政府的改組幅度,以及蘇內閣是否留任等議題,小英特別感謝蘇貞昌過去一年努力讓人民對政府有感,尤其台灣面對美中貿易戰、非洲豬瘟等國內外情勢挑戰,「我希望我們的行政團隊能夠保持穩定,也能夠繼續發揮效率。」雖未明說,但已形同對留任蘇貞昌繼續組閣表態。
黨政人士直言,蔡英文以壓倒性差距勝出,「選舉大贏,怎麼會換閣揆?」
蘇貞昌是蔡英文總統任內的第3任閣揆,挺過此次大選,黨內也看好2人在第二任期能再繼續合作。不過,以目前府院運作的順暢度及政務推動和諧度,府方高層明確告訴本刊:「大選結果傳達給總統的訊息,就是以留住蘇院長為第一優先。」
府方人士也透露,蔡英文將從整體執政團隊世代交替思考人事布局,而為了配合520小英第二任期就任,民進黨中央人事也勢必跟著改組。小英獲得新民意加持後,可望重回黨主席高度,以利黨政同步整合,黨主席卓榮泰在勝選之夜也表態,他的任期就到5月19日,新總統就是當然黨主席,甚至為讓下一任期的政府順利組成,黨中央也可具體協助調整黨主席的就任時程。
民進黨中央在2020大選的角色有弱化的跡象,未來隨著小英重新就任黨主席,黨政同步後,勢必可重新強化。黨政人士說,黨中央長期扮演選舉機器的角色,也配合整體人才布局,相較過去與競總合作運作順暢,今年大選府院與小英競總,明顯感受跟黨中央溝通不順,黨的角色弱化,但小英未來任期內,還有一次地方大選,勢必及早通盤思考,以避免重蹈九合一選舉覆轍。
該人士說,第二任期的人事布局,包括考試院、監察院甚至司法院長人事,都將在年中過後陸續浮出檯面,相關的人事安排不只關係蔡對選民的承諾,對國家整體的改造也必須納入思考,就像當初啟用蘇貞昌組閣,受到兩岸、香港反送中等因素影響,外部形勢對小英有利,反而掩蓋過去一年蘇的角色,「尤其在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後臨危受命,接下賴清德請辭閣揆的重擔,從結果論來看,蘇的施政風格及作為,等於是把小英從前年底的敗選廢墟中救活。」
蘇貞昌內閣2019年上任,馬上面臨對岸非洲豬瘟衝擊防疫,成功守住國門也成為蘇內閣的政績。他說,蘇貞昌當初組織內閣時,一度被藍營譏為敗戰處理,如今證明靠著蘇個人的魄力、效率及接地氣,已讓「蔡蘇體制」變身成有感政府,小英在勝選記者會主張「穩定政府」的基調下,蔡、蘇二人繼續合作已不在話下。
黨政人士說,蔡、蘇關係從過去相敬如「冰」,到現在的分工互信、有話直說,要追溯到前年小英親自出面請蘇重出江湖參選新北市長,放低姿態,表達對蘇的尊重,即使選舉最後以慘敗收場,但選前二人真情相擁,互信關係自此建立,蔡、蘇的合作默契,在明確分工下也跟著進階。府方人士透露,二人幾乎每週三固定在總統府單獨見面,電話聯繫也不用透過幕僚,建立有話直說的溝通模式。
蘇內閣勇敢挑戰同婚修法,是年輕世代重新接納民進黨的關鍵,也將選票反映在支持蔡英文上。該人士說,備受爭議的同婚修法,在九合一大選的公投中,挺同僅獲300多萬票,完全無法跟反同的700多萬票相提並論,但堅持修法的蘇貞昌向小英表明,修法就讓政院來扛,所有責難閣揆承擔,還請小英不用急著表態,放手讓政院充當壓力閥,蘇表達要蔡放心放手,小英也清楚蘇無意再參選,沒有政治野心,當二人相處不再處於競爭關係,自然也沒有功高震主的問題。
立法院長蘇嘉全(左)與副閣揆陳其邁(右),都曾被點名是可能組閣的人選。黨政人士指出,蘇的續任,除了穩定政局,也有協助小英解決中生代搶接班的矛盾,包括即將卸任立法院長的蘇嘉全、副閣揆陳其邁、交通部長林佳龍等中生代,選前都被黨內點名是可能的組閣人選,如今各派系都有共識,支持蘇在520後續任,且至少一年。
至於五月即將卸任的副總統陳建仁,蔡英文在勝選之夜特別提及:「未來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拜託你(陳)幫忙」,為陳的下一步埋下伏筆。黨政人士表示,陳在總統初選時主動表達「已完成階段使命」謙讓,希望促成蔡賴配,讓小英對他有很大的虧欠感。
陳建仁(左1)在副總統任內獲小英倚重,蔡的第二任期,也可望繼續扮演執政團隊重要的角色。(總統府提供)該人士說,陳建仁過去擔任中研院副院長,學術地位顯著,加上與教廷互動良好,過去三年主持艱鉅的年改、轉型正義工程,深獲小英信任,卸任後角色將「更具彈性且多元」,最可能先落腳中研院,再伺機請他出面發揮調和鼎鼐的功能,或擔任總統的分身,出任特使、任務編組領導人或跨黨派合作召集人等,將是小英的最佳助手。
桃園市長鄭文燦全台輔選,累積不少政治聲望,市長任期過半後是否進入中央,外界持續關注。隨著小英的第二任期來臨,綠營中生代接班的問題,選舉期間也在內部引起討論,包括前年連任的鄭文燦、林右昌、潘孟安、林志堅等執政縣市長,都利用這次大選布局輔選及養望,等任期過半及內閣調整進入中央政府,也指日可待。
此外,多名未參選連任或意外敗選的現任立委,如李俊俋、蕭美琴、洪慈庸,或初試啼聲、雖敗猶榮的吳怡農等人,隨著政府及黨部重組,也可能會被納入考量。黨政人士說,以文化部長鄭麗君為例,四年完整的任期使她在文化界累積厚實的聲量及政績,未來將很可能代表綠營角逐2022年民選縣市首長,因此,思考如何讓政務官堅守工作崗位,不要如走馬燈一樣頻頻更換,並藉此栽培人才,是執政團隊必須重視的問題。
韓國瑜(前)在選戰過程的爭議言行,讓許多中間選民及年輕人出現「恐韓」心態。一位新系立委坦言,選戰過程中,韓國瑜猛打新潮流架空蔡英文,蔡的得票卻比民進黨政黨票多出300多萬票,可見她一人就可壓倒各派系,未來蔡與黨內派系的互動,「還是蔡英文說了算!」人事布局也不必有派系考量。
黨政人士進一步指出,小英大勝韓國瑜264萬票,連帶讓綠營年輕的「刺客團隊」,在艱困選區作戰獲得極大成果,不只奇兵吳怡農創造話題,威脅藍營明星蔣萬安,包括賴品妤、莊競程、高嘉瑜、陳柏惟都成為黑馬,成功擊敗藍營老將拿下國會席次,「這是一場由年輕人主導結果的選局,執政團隊贏回年輕選民的心,至為關鍵。」
民進黨支持新人當刺客,包括賴品妤、高嘉瑜、陳柏惟、吳怡農、莊競程,不僅創造話題,還有多人成為黑馬,成功拿下國會席次。民進黨支持新人當刺客,包括賴品妤、高嘉瑜、陳柏惟、吳怡農、莊競程,不僅創造話題,還有多人成為黑馬,成功拿下國會席次。民進黨支持新人當刺客,包括賴品妤、高嘉瑜、陳柏惟、吳怡農、莊競程,不僅創造話題,還有多人成為黑馬,成功拿下國會席次。民進黨支持新人當刺客,包括賴品妤、高嘉瑜、陳柏惟、吳怡農、莊競程,不僅創造話題,還有多人成為黑馬,成功拿下國會席次。綠營競選幕僚分析,小英能贏得民選總統最高得票,年輕選民衝出前所未見的高投票率,絕對是關鍵,尤其九合一敗選的危機感讓綠營支持者更加團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初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香港反送中事件等,則讓希望守護主權的年輕族群更加願意挺身而出,加上綠營推動的婚姻平權等改革,也讓秉持進步價值、超越藍綠的年輕人折服,讓社會氛圍從討厭民進黨,反轉變成願意相信蔡政府仍有高度理想性,反映在網路及輿論的正面聲量上,不但有利於輔選團隊經營社群,也成功讓小英轉化成形象鮮明的「辣台妹」,這些都是勝選的主因。
歷年選舉,投票情況一向不踴躍的年輕選民,在這次總統大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異鄉遊子也紛紛回家投票。蔡英文能大勝264萬票,幕僚研判,與靠三個「H」有關,其中「香港」因素(Hong Kong)讓一國兩制的不可信任,激發出年輕族群亡國感而大量投票;再來是行政團隊推動「高品質」(High Quality)政策,讓選民有感;最後一個H,就是姓氏英文字母開頭為H的對手韓國瑜,他角逐總統的過程,讓太多年輕選民害怕他會當選,而讓蔡衝出史上最高得票。
香港反送中事件去年6月爆發後,連帶拉抬台灣反中情緒,讓蔡英文的選情跟著一路看漲。幕僚表示,選前內部民調不斷分析各年齡族群的投票意願,發現整體投票意願達七成,較四年前增加至少五個百分點,其中三十歲以下族群增加超過一成最為顯著,最後總統投票率甚至將近七成五,而選前一天,高鐵單日運量達二十九萬八千餘人次,其中南下就有十八萬六百餘人次,創下營運十五年以來南下運量的歷史紀錄,也可一窺投票熱潮。
蔡英文連任後的內政改革,以長照2.0及幼托政策最受民眾關注。蔡英文在勝選之夜提到新任期的四大改革方向,首先是經濟轉型再升級,其次為長照、幼兒照顧等政策的擴大再升級,第三是落實「大南方發展計畫」,讓國家區域發展更平衡,最後則是要更積極推動國際參與,讓台灣在印太區域上成為不可或缺的盟友。
一位資深立委認為,蔡英文連任的首要任務是要修補與在野黨的關係,弭平選舉形成的裂痕,傾聽不同意見者的心聲。其次,要把任內已推動造成民眾不滿的修法、改革適時檢討,最後則是因應國際、兩岸情勢,讓台灣扮演和平締造者與民主陣營的最佳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