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私下詢問鴻海集團主管,是否有聽聞立訊將加入iPhone 12組裝代工名單的消息?「形勢比人強,EMS(電子製造服務)模式已經是顯學,稍微用心一點的陸廠都學會了,台商已沒有優勢。」一位不願具名的鴻海集團主管無奈地表示。
iPhone每年推新機,都由台商負責組裝代工。(翻攝蘋果官網)蘋果為何會看上營收規模遠不如鴻海,僅幫蘋果代工組裝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的立訊,加入iPhone 12組裝代工之列?關鍵在於「台商會做的,很多中國廠商幾乎都會做了。」曾任鴻海主管、後來自行創業的林先生分析。
「待在鴻海,一輩子當工人;離開鴻海,就變成大老闆。這就是王來春的最佳寫照,也是鴻海最大的問題,我就因為這樣離開鴻海創業的,王來春如果繼續待在鴻海,就沒有向上發展的潛力,立訊就是鴻海自己培養出來的頭號競爭者。」林先生對本刊形容。
在立訊股價飆漲後,今年53歲的王來春身家高達人民幣445億元(約新台幣1,868億元)。(翻攝王來春微博)王來春小檔案
- 年齡:53歲
- 學歷:清華大學EMBA
- 經歷:富士康女工
- 現職:立訊精密董事長
- 身價:人民幣445億元(約新台幣1,868億元)
「王來春從鴻海挖了很多關鍵人才。」林先生說:「在鴻海月薪人民幣2,500元的員工,到立訊變7,500元,領人民幣1萬元的副理變3萬元,還有股票分紅。很多立訊主管原本都是鴻海人,立訊剛成立時,王來春就幫鴻海代工連接器,協助降低成本,早期立訊營收有一半來自鴻海,後來蘋果發現立訊逐漸壯大,直接找立訊代工。」
蘋果執行長庫克(右1)到中國參訪時,就曾跳過鴻海,直接到立訊登門造訪,立訊董事長王來春(右2)在旁陪同。(翻攝庫克微博)不只如此,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2017年底到中國參訪,就跳過鴻海,直接登門造訪立訊,王來春受到蘋果重視的程度由此可見。參訪結束後,庫克還在微博上寫著:「在昆山拜訪了我們的合作廠商立訊精密。他們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心思融入了AirPods的製造,王來春女士打造了以人為本的卓越文化。我們很高興可以跟他們合作!」
本刊取得國內一家大型金控內部研究報告,直指「立訊近幾年來的平均獲利成長率高達3成,新終端產品AirPods受蘋果公司青睞,未來也會將此模式複製到通訊、汽車,預期營收達人民幣1,500億元不是太大問題(2019年立訊營收為人民幣625億元,約新台幣2,644億元)。」
立訊受到中國政府和蘋果公司扶持,高管團隊年齡在40歲上下,充滿幹勁。圖為立訊總部大樓。(翻攝立訊官網)該研究報告甚至點出,「立訊受中國政府和蘋果扶持,高階主管團隊年齡在40歲上下,充滿幹勁;立訊的毛利率和淨利率達20%及7%,鴻海毛利率和淨利率僅6%和3%,立訊進軍iPhone組裝,短期除對和碩與緯創造成影響外,長期對鴻海一定會帶來衝擊。」
郭台強旗下的正崴,曾投資立訊3.08%股權,協助對方創業。不過,讓人訝異的是,郭台銘多年來並未因此跟立訊撕破臉,弟弟郭台強旗下的正崴,還在2009年投資立訊,取得3.08%股權,郭台銘甚至說:「富士康在大陸創造很多億萬富翁,王來春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而台灣電子代工二哥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與王來春有不錯交情;2010年時,和碩曾把旗下轉投資、位於江西的連接器廠博碩科技賣給王來春,2013年,和碩又以財務性投資為由,拿了人民幣1.29億元投資立訊。
「王來春身段非常柔軟,明明是想搶生意,但到我們公司拜訪時,卻說她只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女子,不用擔心啦!」曾與王來春交手過的台商透露。
「她(王來春)很愛來台灣,常買零食、美食到辦公室跟員工打成一片,我們都稱她『大姐』。」一位被王來春從鴻海挖角的研發主管透露。
被大陸網民稱為「女版郭台銘」的王來春,跟香港首富李嘉誠一樣出身廣東潮州,因家貧,王來春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到處打工,1988年,21歲的她到鴻海集團深圳富士康旗下第一家工廠-海洋電子當打工妹補貼家用,後來到清華大學深圳研究所取得EMBA,補強學歷。
32年前,剛改革開放的深圳缺乏基礎建設,生活環境困苦,停水、停電是常有的事,每遇停水,富士康女工們就得帶著臉盆到一公里外的村子洗臉、刷牙,再到建築工地裡的小木屋洗澡;一停電就停工,但若半夜電來了,就要爬起來工作。
王來春被稱為「女版郭台銘」,成為台灣代工廠的勁敵。(翻攝PTT新聞)多數女工因為太辛苦而早早離職,王來春不但堅持下來,還常在其他員工睡著後,回到生產線加班。憑著努力和毅力,10年內從流水組裝線的女工,爬升到掌管數千人的課長,成為當時中國人在富士康的最高主管。
1999年,32歲的王來春,在富士康廠區內顯然是前途光明的主管,但她卻選擇離開,拿著長期打工存下來的積蓄,和哥哥王來勝(立訊副董事長)一起收購香港立訊公司,2004年王來春又在深圳創辦立訊精密,主要業務就是鴻海最擅長的連接器。
立訊透過挖角等方式,找到很多關鍵人才。(翻攝招工網)令人訝異的是,王來春的立訊除了產品線和鴻海類似、員工從老東家挖角,就連公司文化和營運模式也師承鴻海。在立訊的工廠和辦公大樓,隨處可見「走出實驗室,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樣的錯誤」等標語,而這些標語就是眾所皆知、傳頌已久的「郭台銘語錄」。
原本生產連接器的立訊,在蘋果公司推出AirPods無線藍牙耳機後,也率先搶下代工訂單,去年蘋果推出AirPods Pro,因銷售優於預期,也帶動立訊股價水漲船高,一路從去年初的人民幣12.81元飆漲到今年最高51.63元,隨著市場傳出蘋果今年將把iPhone 12組裝訂單交給立訊,立訊的市值也順利超越鴻海。
立訊在AirPods等新終端產品,受蘋果青睞,未來也會將此模式複製到通訊、汽車板塊。AirPods小辭典
2016年蘋果公司推出的AirPods無線藍牙耳機,戴上後可立刻和iPhone連接聆聽音樂,完全沒有線的困擾,因而供不應求。去年推出AirPods Pro,具備防水和主動降噪功能,可以抵消外在環境雜音,因此即便售價高達7,990元,全球各地消費者依舊心甘情願買單。
立訊除了產品線和鴻海類似,員工從老東家挖角,就連公司文化和營運模式也師承鴻海。(翻攝江西立訊智造)從連接器、無線藍牙耳機,再到iPhone整機組裝的上下游垂直整合成長模式,宛如20年前鴻海從連接器切入電腦和手機組裝一樣,中國媒體《英才雜誌》日前就以「立訊精密能否成為下一個富士康?」為題,進行大篇幅的報導。
2005年以來,鴻海的宿敵是比亞迪。為了挖角、侵害商業機密等問題,郭台銘曾多次槓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15個年頭過去了,比亞迪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成為華為的最大供應商,根據IDC等市調機構統計,比亞迪已經竄升為三星、鴻海和Vivo之後,排名全球第四大的手機組裝廠。
比亞迪不只布局電動車多年,就連手機代工都已竄升為全球第4大手機組裝廠。圖為比亞迪汽車。(東方IC)如今,更具威脅性的立訊橫空出世,目前代工產品線雖然還遠不如鴻海(還有電腦、電視和遊戲機組裝),但市值卻已超越鴻海,潛力不容小覷。
「鴻海培養出來的中國競爭者越來越多,目前鴻海還贏在管理,這是經驗的累積,但經驗可以被時間和金錢取代,台商要如何找出生路,將是個大難題。」一位老鴻海人感嘆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