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個層次,我不可能過分擔憂、不可能把它(《國安法》)想像得好像什麼都不能做。」他說,如果嘗試把紅線收窄,答案也許會比較明確,「例如現在有一篇評論罵特區政府、罵林鄭(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另一篇評論,寫文章批評中共。這是2個不同程度的東西,是吧?」又例如,開宗明義支持港獨,當然非常危險。「我們還是會有一個判斷:什麼是最危險的?什麼是相對沒有那麼危險的?」事實上,去年李立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鄭煒、時任嶺南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現任浸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袁瑋熙與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鄧鍵一,共同主持反修例運動的動態發展民調計畫,團隊共有數10名學生,他們在抗爭現場發放紙本和 QR code 問卷,截至今年初為止,以數據記錄27個抗爭現場、訪談人次超過1萬6,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