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media
時事

《文化高雄》用簡體字「無心愛」 文化局說話了

發佈時間2021.02.17 18:18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

《文化高雄》藝文月刊被質疑使用簡體字,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今天回應了。(翻攝自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網站)
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今年2月號出版的《文化高雄》藝文月刊,內文使用「爱情牛」的標題,今(17日)被國民黨政策會專員呂謦煒質疑,使用「有愛無心」的簡體字「爱」。對此,高雄市文化局回應,是委外美編因應過年使用了常用在剪紙及古書法上的復古字型,並非使用簡體字。
《文化高雄》介紹許多高雄市的藝文活動,在一些高雄藝文景點免費供市民、遊客取閱。卻被呂謦煒發文表示,介紹愛情相關活動的「愛情牛」一詞中,竟然使用了「有愛無心」簡體字「爱」,還是在主責文化的高雄市文化局正式刊物上出現,是否也太過諷刺?
呂謦煒進一步指出,繁體中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全世界也僅剩下台灣等少數地區仍作為官方規範文字,值得我們珍視愛惜。然而理應維護並推廣中華文化的高雄市文化局,卻在刊物上使用簡體字,實在不能輕易視之。呂謦煒更狠酸,「還是說,現在的高雄市府團隊覺得『有愛無心』沒關係,只要奪權上位就好,不必真心愛高雄?」
對此,高雄市文化局回應,歷代書法「愛」有許多寫法,因應農曆春節,2月號的《文化高雄》也多與春節節慶相關,委外編製的美編為讓刊物更添過節氣氛,所以在「爱情牛」選用剪紙概念的字體,「爱」字在許多書法的古字上也被常用,而非呂謦煒所指,刻意使用簡體字,勿多加揣測。
本刊實際操作國發會的「全字庫網站」,發現「愛」的古字的確有多種書寫方法。文化局也強調,未來在校對時,對於易引發爭議的文字或設計,會更審慎以對。
(取自呂謦煒臉書)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