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6字金句爆紅】陳時中有聽爸爸的話 「人與人的連結」早有淵源
發佈時間
2021.05.14 14:58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8 臺北時間
已複製連結
法界人士發現,陳時中「人與人的連結」一句話早有淵源。(本刊資料照、翻攝自網路)
文
謝文哲
攝影
周永受
法律
獅子會
父親
疫情
陳時中
武漢肺炎
萬華
德國
國內疫情嚴峻,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昨(13日)形容獅子哥與萬華案例的接觸是「人與人的連結」,6字一出馬上成為時下流行語。不過「人與人的連結」其實有跡可循,法界人士今(14日)翻出陳時中父親陳棋炎的著作《親屬、繼承法基本問題》,書中就提到「人與人之結合」一句話,法界人士開玩笑表示「果真是家學淵源」。
陳棋炎為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專長為民事法學領域,活躍於後二戰時期,他撰寫《親屬、繼承法基本問題》一書中,引用德國法律學者吉爾克學者(Otto von Gierke)的一段話「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人與人之結合。」
而陳棋炎在書中一段剛好寫到「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長,而能於過去、現在,甚至於將來,發揮其能力者,無非在於『人與人之結合』」,講述親屬關係,而陳時中拿來形容疫情關係,讓法界人士笑說「果真是家學淵源!」原來是部長爸爸教的。
陳時中父親陳棋炎的著作《親屬、繼承法基本問題》中,有提到「人與人之結合」。(翻攝自網路)
陳時中父親陳棋炎的著作《親屬、繼承法基本問題》中,有提到「人與人之結合」。(翻攝自網路)
德國學者吉爾克為法律學者和歷史學家,在四卷巨著《德國結社法》(Das deutsche Genossenschaftsrecht)中,率先研究了社會團體與介於私法和公法之間結社在德國生活中的重要性,吉爾克在柏林大學法律系工作期間,曾是新起草的《德國民法典》的主要批評者,認為該《法典》是由德國社會的個人主義框架塑造而成,與德國社會傳統相牴觸。他在公法和私法的劃分上提出了社會法的概念。
相關文章
「人與人的連結」讓一本書爆紅 網笑:前獅子會長力薦
【本土暴增29例】新增29本土4人無症狀 16萬華接觸者7人查無相關性
【社區傳染補破網】傳與獅子哥同場看巧虎幼童發燒 國父紀念館回應了
【社區傳染補破網】驚傳總統府員工家屬確診 發言人出面回應了
【社區傳染補破網】和平醫院是否封院 專家曝3關鍵指標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