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防疫作戰進入大規模疫苗施打階段,各地縣市政府已陸續在公有場館設置大型疫苗接種站,圖為台中市4日啟用的疫苗快打站。 本月4日,日本捐贈124萬劑AZ疫苗運抵台灣,11日起施打;6日上午搭乘美軍C-17運輸機閃電來訪的3位美國參議員達克沃絲(Tammy Duckworth)、蘇利文(Dan Sullivan)、昆斯(Chris Coons)宣布,美國將透過COVAX捐75萬劑疫苗給台灣,6月起全台將進入大規模疫苗施打階段。
本月6日美國跨黨派參議員搭乘美軍C-17運輸機閃電來訪,並宣布美方將捐贈台灣75萬劑疫苗。(中央社) 對台灣疫苗接種量能,陳建仁相當有信心。他說國人傳統對施打疫苗的意願高出許多國家,過去季節性流感疫苗、H1N1流感疫苗接種效率都很好,加上醫療公衛體系健全,從地方衛生所、基層診所到醫學中心都能配合接種,各級政府也已規劃設置集體接種站,預估一天最高可打30萬劑疫苗。「若日本捐的124萬劑AZ疫苗,加上本週起施打的15萬劑莫德納疫苗,能在2週內接種完成,證明一天能接種20萬到30萬劑,對台灣預防接種的部署,我就有信心!」
日本政府捐贈的124萬劑AZ疫苗4日運抵台灣,圖為駐日代表謝長廷在成田機場向載運疫苗的專機揮手致意。(翻攝謝長廷臉書) 陳建仁舉例,英國、美國今年1月初疫情嚴峻,處於大規模封城狀態,大規模實施疫苗接種後,一月下旬後確診病患死亡率即大幅降低;目前美國疫苗施打率(至少一劑)已達5成,英國則接近6成,位居全世界疫苗施打率前段班的以色列更是模範生,這3國都是值得效法的成功案例。
陳建仁舉美國為例,疫情最嚴峻時大量施打疫苗後,死亡率就大幅減低。圖為美國疫苗接種站。(達志影像) 「每個打預防針的人,就是台灣防疫真正的英雄!」除了政府部署疫苗接種,陳建仁指出,全民能否發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輪到施打疫苗時主動配合,也是疫苗接種能否達標、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關鍵。只要接種量達標、疫苗供應源源不絕,他研判,陳時中設定的10月完成疫苗接種工作目標就可能達成。
端午連假即將來臨,陳建仁呼籲,民眾要持續減少群聚行為,才能穩定壓制疫情。他點出要特別重視的防疫盲點,首先要避免前往市場、賣場或超市時所造成的人潮群聚。他肯定很多地方政府已實施減少人流措施,這需要全民一同繼續努力。其次,他呼籲各縣市一定要設置充足的篩檢站,因應隨時突發疫情狀況。第三則是要針對重要企業、工廠確保防疫安全措施,避免影響經濟正常運作。
談到全球疫苗布局,陳建仁說,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的目標是全球70億人口中的6成施打疫苗,也就是約40億人,一人注射2劑需要80億劑,但多數國家沒有自製疫苗能力,得透過採購取得,現階段全世界都在搶疫苗。他指出,WHO也發現疫苗產量減少、供應時間延後等危機,單靠已認證的幾家疫苗公司供應,數量一定不夠,所以六月下旬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免疫橋接」(Immuno bridging)計畫,讓現已完成二期臨床試驗的疫苗公司,只要中和抗體效價和已認證的疫苗一樣好、副作用一樣低,就能取得認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開專家會議,討論疫苗完成二期試驗後可採用「免疫橋接」方式取得認證。圖為今年5月24日世界衛生大會(WHA)開議。(翻攝WHO推特) 陳建仁強調,疫苗施打除考量安全性、有效性外,緊急性也很重要,務必在最短時間內讓最多數人獲得保護,否則若有國家沒打疫苗,導致病毒持續傳染、複製突變後產生「疫苗逃逸」病毒株,使現有疫苗無法保護,已打疫苗的國家又會受新病毒威脅,得重新研發新疫苗,因此,去年各國都採取緊急使用授權(EUA)的模式來認證疫苗。
指揮中心上月底已向高端、聯亞預採購各500萬劑國產疫苗,2家疫苗公司近期將陸續公布二期臨床試驗解盲結果,若解盲成功,國產疫苗最快六月底、七月初就能加入施打行列。陳建仁指出,台灣雖已下訂2千萬劑國外疫苗,但全世界爭搶疫苗、不知何時會供貨,「台灣現在面臨最大的考驗,就是要不要讓國產疫苗加入施打行列,保護台灣人民的健康。」
國產疫苗中的高端、聯亞疫苗2期臨床試驗近期將公布解盲成果,確認其效力及安全性。圖為高端疫苗實驗室。 分析國產疫苗優劣勢,陳建仁說,二款國產疫苗都採最典型的蛋白質疫苗,需產生足量的純化蛋白質次單元,時程上與國外採取的mRNA平台(輝瑞、莫德納)或是腺病毒平台(AZ、嬌生)相比,耗時較長,但傳統蛋白質疫苗的副作用也較mRNA、腺病毒疫苗來得低。他直言,國產疫苗解盲後,若確認具有效性、安全性,政府也必須考量即時性,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是否給予緊急使用授權。
對於國產疫苗引發外界質疑,陳建仁接受本刊視訊專訪時建議,國產疫苗只要解盲後確認有效、安全,政府就可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是否給予緊急使用授權(EUA)認證。 對外界質疑國產疫苗未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是否有效等說法,陳建仁說,目前國產疫苗尚未解盲,外界不必要的揣測並不科學,包括WHO及許多已開發國家的食品藥物管理機構都認同,若要讓疫苗在最短時間內獲得緊急使用授權,可在通過二期臨床試驗後,採取免疫橋接方式證明是否有效,國產疫苗進入二期臨床試驗時,就以3,600人到4,000的規模進行,而非傳統的300至600人,就是考量緊急使用授權採取的二、三期試驗並進模式。
陳建仁2003年曾帶領台灣成功對抗SARS,也是我國武漢肺炎抗疫團隊重要成員。(資料照片) 他說,高端、聯亞都有規劃三期臨床試驗,但現階段三期試驗已與去年疫苗研發時環境不同,市面上已有認證有效的疫苗,若還依循傳統三期試驗將受試者分成二組,一組注射疫苗、一組不打疫苗而是安慰劑,無論在台灣或其他國家都不符合醫學倫理。他指出,國產疫苗三期會進入「head to head」的對比式臨床實驗,將受試者當實驗組,注射AZ等其他疫苗的人當對照組,比較受試者對病毒的中和抗體效價、預防重症、死亡及副作用等效果即可。
知名國際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5月17日刊登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團隊的論文,比較各廠牌武漢肺炎疫苗的中和抗體濃度及有效性。陳建仁引述這篇論文說,中國科興疫苗保護力最低,莫德納保護力很高,AZ則位居中段,WHO將中和抗體效價當成保護力指標(Correlate of Protection,CoP),鼓勵世界各國藥物主管機構藉以讓完成二期試驗的疫苗能盡早提出緊急使用授權,包括歐盟、韓國都認可這種免疫橋接是可採行的方法。
5月26日蔡英文主持民進黨視訊中常會時透露,我國採購德國原廠BNT疫苗,受到中國介入導致破局。對此,陳建仁感嘆,台灣疫苗取得過程常碰到政治壓力,「有些國家」阻撓德國、日本疫苗來台,政治因素確實使台灣疫苗分配受到很大障礙,「我覺得很遺憾,有些人把政治凌駕科技、人道,這確實是個悲劇。」
苗栗縣京元電子爆發群聚感染,該公司本月3日起針對7,300位員工全面快篩。(翻攝京元電子臉書) 回顧這波本土疫情,身為流行病學專家的陳建仁說,4月中下旬華航機師、諾富特員工感染,到5月獅子會前會長、宜蘭遊藝場、萬華茶藝館等案例,可稱為「英國變異株B.1.1.7.流行」。除了病毒株本身感染力特別強,且有許多無症狀、輕症感染者,導致病毒更容易傳染。他認為,該病毒株一旦通過邊境檢疫進入台灣並造成社區感染,要完全清除很不容易,尤其輕症、無症狀帶原者可能不斷傳遞病毒,除非把感染者全篩檢出來,否則病毒已與我們同生共存。
諾富特飯店群聚感染也被認為是這波本土疫情的源頭。圖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4月29日親自到諾富特飯店督軍。(讀者提供) 陳建仁指出,茶藝館群聚形態是感染在短期內大爆發的主因,因為顧客和服務員一待就一、二個小時,又不戴口罩吃喝、聊天、沒保持社交距離,構成密切接觸者,且這些人警覺性不高,感染時若僅輕症,很容易把病毒傳到他處;加上茶藝館型態特殊,服務員流動性高,日本、泰國都有類似的成人場所群聚感染案例。
他研判,我國衛教宣導對茶藝館服務員等族群不夠深入,導致該族群警覺性不足,被感染時如果是輕症就不看醫生、不做篩檢,未來應該加強社會各階層宣導。像是近期苗栗科技廠爆發大規模移工群聚感染,政府也應檢討對移工自主健康管理等措施,是否宣導不足。
陳建仁認為茶藝館的群聚型態特殊、服務員流動性高,是這波本土疫情在短期內大爆發的主因。 外界質疑4月中旬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機組員檢疫措施由「5+9」(居家檢疫五天採檢陰性,再自主健康管理9天)放寬為「3+11」,是導致這波疫情的破口,陳建仁認同這項檢疫措施放寬確實需要檢討。他認為縮短高感染風險族群返國居家檢疫天數,應以科學證據佐證,並搭配強制接種疫苗等措施,若無相關配套「就很容易產生破口」。
全國3級警戒期間民眾外出都要戴口罩,圖為民眾未配戴口罩遭員警開罰。 陳建仁並說,雙北升至三級警戒後的2週內,因病例數大量增加,地方政府在篩檢站設置、接觸者居家隔離、集中檢疫、醫院治療量能等面向措手不及,堪稱「混亂時期」,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情況,如今各地方政府漸漸步上軌道,一定要從中得到教訓,避免混亂再發生。他也呼籲,民眾應多給中央、地方防疫機關掌聲,少指責、少口水、多鼓勵、多幫助,一起做好防疫工作。
陳建仁分析,雙北地區升至3級警戒初期,因確診病例大增而措手不及。圖為台北市某醫院病患在帳棚區病床上吊點滴。 有暖男稱號的陳建仁也勉勵各縣市政府,防疫一定要繼續維持高品質水準,如果某縣市忽然爆發大量感染,中央與鄰近縣市必須全力協助;此外,中央政府要持續努力爭取,讓已訂購的疫苗準時交貨,即使未來台灣能脫離疫情,行有餘力也一定要協助東南亞等其他國家抗疫,因為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國可單獨對抗病毒,「台灣好,全世界也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