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達觀股市】寬鬆貨幣政策畫句點 資本市場現風險
發佈時間2021.10.26 05:59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0 臺北時間
反聖嬰現象讓今年冬天可能更為寒冷,在天然氣、石油與煤礦短缺之際,能源價格恐維持在高檔。(翻攝Chevron臉書)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上週表示:「供應鏈限制和通膨持續時間可能比預期長,甚至延續到明年,如果通膨有持續升高的嚴重風險,我們一定會動用政策工具確保物價穩定,並把對就業的影響納入考量。」他同時還提到,縮減購債時候已到,但還不到升息時機。
從這樣的描述來看,我們應該可以很確定在11月2日到3日的公開市場委員會上,聯準會就會正式宣布縮減購債的決議。這表示過去實施1年多的寬鬆貨幣政策,也暫時要畫上句點了。這會帶來什麼影響?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聯準會在今年初一開始的說法是:「通膨是暫時的。」這樣的說法一度獲得市場認同,所以美國的10年期通膨平衡率,在5月分來到相對高點後就開始回落,並維持在一定區間盤整。
10年期通膨平衡率是指「美國十年期公債」與「十年期抗通膨債券」的殖利率利差。當這個利差攀升時,表示市場的通膨預期升高,對於未來的「通膨預期」心理也愈強。
從經濟學理論來看,通膨預期有自我強化效果。也就是當市場對於未來有更高的通膨預期,勞工就會要求更高的工資、企業就會提升產品的售價、房東也會提高房租要求,這麼一來,就會進一步推升整體物價。
【 加入鏡週刊會員,觀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