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的角度來看,我蠻替我父親(遭中國制裁)感到光榮,」吳釗燮的兒子、前民進黨駐美代表處副主任吳迪說,「我也做政治工作,對我來講,制裁影響沒那麼大,我和家人本來就沒有去對岸做生意的需求。」吳迪在美期間,經營對美國會關係,有些國會助理並不知道他是吳釗燮的兒子,但美國涉台人員會轉發吳釗燮推特給他,「我爸有時也會自己轉發給我啦。」近日,美方政府人士發訊給吳迪,表示對吳釗燮新推文頗有共鳴,事由是職業美式足球聯盟(NFL)發表全球行銷地圖,將台灣列中國一部分。吳釗燮推文抗議:「台灣有自己的顏色好嗎…在5碼的最前線上,我們緊擁主權和民主,絕不漏接。看清楚了:台灣不受北京惡霸隊宰制,會常保自由身。」
吳釗燮出生於1954年,他讀高中時,台灣退出聯合國,蔣介石激昂高喊「漢賊不兩立」;念大學時,中美斷交,「台灣有很多空房子,人都跑掉了,蔣經國是那時大家尊重的國家領袖,雖然他是獨裁者,但他對國民宣傳的口號,我到現在都還很清楚:我們要堅守民主陣營。」
見過台灣在國際舉目無親,親歷過基層的無力與驚慌,他曾不敢談政治。不敢談政治的政治受難者後代,大學卻就讀政治大學政治系。他記得某晚,同學們黃湯下肚,嘴巴都鬆了,宿舍燈一關,針對國內、外的情勢各言爾志。隔天,他們全被校方警告:「你們昨天談了什麼、什麼、以及什麼,校方都知道。」吳釗燮受訪時難掩真實恐懼:「嚇到了、我真的被嚇到了。」
吳釗燮接受本刊訪談,被問及尼加拉瓜斷交,他說「不是我們努力不夠」,國際現實主義之下,台灣確實有多重難處。 大學畢業前,中美斷交,那年是1979年,彼時一名美國學者訪問政大,他和同學們都很喜歡這名老師。一日,老師請大家喝酒,同學們大膽談台灣外交情勢,在那個尚未解嚴的年代,美籍老師偷偷提議「大家來假投票」,帶領學生不記名投票,「同意反攻大陸者」在紙條上畫圈,反之打叉。開票結果,大家都不想反攻大陸。隔天,吳釗燮與同學再度收到校方警告,他嚇到心神不寧,一直想起二叔吳澍培,就讀高中時因參加共產黨外圍組織讀書會而入獄,被國民黨抓走、一關12年,「不論是剛退出聯合國、或跟美國斷交那陣子,氣氛都特別緊張…(大學時)我走在(政大校園)木柵的路上,會身不由己、一直往回頭看。」眼前的中年人至今難忘少時驚駭,作勢往身後察望,「我家族長輩被抓,我很擔心,會不會也發生在我身上?那時,有些人批評政府,就失蹤了。我擔心得不得了。走在路上,很常往後看,是不是有人跟著我?我會不會隨時被抓走?」
吳釗燮沒被任何人抓走。將近半世紀過去,威脅他的人從國民黨變成共產黨,兩蔣的國民黨後輩們,也不見得記得要「堅守民主陣營」。隨著台灣民主深化,當年惶惶然的政治受難者後代,如今面對中共張牙舞爪揚言制裁他全家,亦能一笑置之。
歷史弔詭,到了2021年,「被中共制裁」竟在全球民主國家成為一種象徵與勳章。吳釗燮與國際友人交流,有人對此感到榮耀,有人深陷不安。「中國告訴他們:你們有些人已經被制裁了。」吳釗燮今年出訪捷克、斯洛伐克、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不少友台的政要分享,不是被中國大使館寫信警告、就是辦公室被打電話威脅,「例如起草台歐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的瑞典籍歐洲議員Charlie Weimers就跟我講,壓力真的非常大,中國大使館日以繼夜轟炸他,信件、電話,什麼(威脅)都有…」
近日,吳釗燮常舉自己遭制裁的例子給國際友人聽,並提供建議:「Ignore, expose and criticise(忽略威脅,公開威脅並且批判威脅)。」只是,「被制裁」未必對每個人都是一枚勳章。就在吳釗燮遭「制裁」後不到一個月,國台辦宣布,遠東集團在大陸投資的化纖紡織、水泥企業違法違規,重罰近人民幣近五億元。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意有所指:「絶不允許支持台獨、破壞兩岸關係的人在大陸賺錢,幹吃飯砸鍋的事。」一般認為,這是衝著遠東集團總裁徐旭東對民進黨候選人的政治捐獻而來。
民主國家裡,企業家支持各陣營、雙重或多重押寶本是常態,只是此惡例一出,在未來,許多台商很可能被扣上「台獨企業」標籤,不管是「吳釗燮們」或「徐旭東們」,從台灣政商界到娛樂圈,都可能出現長長的「制裁」名單。
「遠東集團真的是非常冤枉。你看徐旭東,大家都知道他不支持台獨,說不定大家覺得他支持國民黨的程度還比較高一點。」吳釗燮認為,中國「制裁」對象擴及台灣企業家,顯然意圖把手伸進台灣的民主程序、擾亂其運作—「中國就是在警告台灣的企業家:你的政治獻金,只能夠捐給對中國有利的這邊(政黨)。」而他真正憂慮的是:中國恐利用台灣的民主環境,來傷害台灣的民主。「我們很多資訊公開透明,政治獻金資料都在監察院網站上。如果中國按圖索驥,伸手進我們的國內政治,會對民主造成傷害。」
吳釗燮滔滔細數工作重點,直到訪談快結束,才啜第一口茶。他曾任扁政府駐美代表,2018年接掌外交部後,頻繁接受外媒訪談,至今至少157次,平均大約10天接受一次外媒訪問,但凡有一絲不妥,都可能造成國家傷害。
吳釗燮慎重地收好友邦與國際友人贈他的袖釦。他注重細節,外交場合,他能直接穿戴友我國家的象徵。圖為吳釗燮蒐藏的各國袖釦。(吳釗燮提供) 這一年,進擊與失落同時存在。2021年台灣外交頗有進展,總統蔡英文與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都說「台美關係史上最佳」,歐洲議會不顧中共反彈、壓倒性通過「歐洲台灣政治關係暨合作報告」,歐洲議會官方代表團首次訪台。此外,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式掛牌運作,這是政府首度以「台灣」為名義,在非邦交國設立的館處。疫情肆虐、中共威脅,都沒擋住理念相近國家與台灣互訪的熱度,10月底,吳釗燮訪歐、發表公開演說,被外媒形容為「魅力攻勢」。然而僅僅1個多月後,尼加拉瓜第2度與中華民國斷交,這是吳釗燮任內第6個斷交國,蔡英文任內的友邦數字,也自22國降至14國。
吳釗燮本人、家人、國際友人遭到中共「制裁」,其實在各種意義與形式上,台灣何嘗不是時刻面臨制裁陰影。丟了一個尼加拉瓜,吳釗燮被在野黨封「斷交部長」並非首次。截稿前,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在立院指責吳釗燮:「你真的要自殺謝罪以謝國人。」吳釗燮怒回:「(難道)我們跟美國關係(提升)不算?我們跟歐洲關係(提升)不算?」他在接受專訪時坦言,每丟一個邦交國,對外交部同仁都是極大打擊:「我們在戰略上,不能丟掉更多邦交國。每一個邦交國對我們都非常重要,都要非常小心、非常努力、甚至非常刻意經營,才能維繫。」
「不是我們努力不夠。」向來緊盯業務的他,有些喟嘆,「我們不像中國,以旁門左道的方式,(向友邦)畫大餅協助做基礎建設;或以支持貪腐、收買等方式,爭取邦交。」
11月,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式掛牌設立,新獲任命的首任代表黃鈞耀(右3)及同仁攝於館牌前。(外交部提供) 「我們台灣(外交部)是希望能直接嘉惠當地人民。如果我們不做一些旁門左道的事,就會不斷面臨壓力,」他舉例,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今年贏得大選,選舉期間,其政敵不是入獄就是流亡海外,選舉結果遭美國以及歐洲國家同聲譴責。「但是,奧蒂嘉的反應就是:那你台灣要不要(公開)恭喜我?你要不要恭喜我?如果你不(公開)恭喜我,我就去找中國、我就去找俄羅斯。」眾所周知,奧蒂嘉政府多次要求我國鉅額經援,面對各式勒索,吳釗燮坦言抉擇艱難。「我們希望維持邦交,但台灣是民主國家,要我們公開恭喜他,我們會受到國際社會的質疑。」種種主、客觀因素疊加,斷交似乎不讓人意外,「他們(奧蒂嘉政府)願意跟其他獨裁國家抱團取暖。」
至於是否還要維繫這些邦交國?吳釗燮說,這問題在他尚未踏進政界前,台灣政壇已辯論數十年—到底是美日等民主同盟國家重要,還是邦交國更重要?「這種討論,多少都有不同戰略思考在裡面。不是只有這條路是對的、那條路是錯的…對台灣來講,情況真的非常特殊,我們二條路都必須兼顧。」
訪談結束了,他又正襟危坐了回去,原來想起一段話要補充。那是外交部同仁們替他準備的:「被中國制裁的人會愈來愈多,未來可能成為一個聯盟。如果這個『被制裁聯盟』人數夠多,反而對中國會形成包圍。那麼,需要去突圍的,不是我們這些被制裁的人,而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