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大事記
- 2017/12/05 立法院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
- 2018/05/31 促轉會掛牌成立
- 2018/09/11 本刊踢爆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東廠事件,引發社會輿論譁然
- 2019/10/02 張天欽遭監院彈劾,公懲會後來將他撤職停用2年
- 2020/05/31 促轉會計畫2年任期屆滿,行政院核定延長1年
- 2020/08/28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認定《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合憲,確認轉型正義的正當性
- 2021/05/31 促轉會經行政院核定後,再次延長1年
- 2022/05 促轉會將解散,業務轉交其他行政部門
此外,促轉會每年預算超過1.5億元,員工平均薪資高,至今卻只清查五千多件案子,擺明虎頭蛇尾,負責的工作歷經4年無法完成,解散前夕竟還將業務範圍擴大,準備交接給其他行政部門。
這些工作分為追求歷史真相、平復歷史傷痕及反省歷史記憶三大類別。其中,任務最艱鉅的平復國家不法任務全轉交法務部,要對加害者追究責任並賠償被害人與其家屬名譽及權利損害,以及還原公布歷史真相。此外,對於檢察官或軍事檢察官在刑事追訴過程所進行的拘束人身自由或財產處分,也適用相關規定,甚至須制定專法懲治加害者。
促轉會解密許多塵封已久的國家檔案,其中包括不少情治機關檔案,有助查明事實。(翻攝國家檔案資訊網)促轉會解密許多塵封已久的國家檔案,其中包括不少情治機關檔案,有助查明事實。(翻攝國家檔案資訊網)促轉會解密許多塵封已久的國家檔案,其中包括不少情治機關檔案,有助查明事實。(翻攝國家檔案資訊網)由於法務部是行政機關,根本沒有刑事調查權,民進黨立委江永昌在立院質詢時就表示,檢調體系過去在威權時期有一定涉入,現在卻要他們來承接相關業務,難道要「學弟查學長、在職的查退休的?自己推翻自己?」他更直言,如果法務部就能執行相關轉型正義業務,那當年何必要設立促轉會?
誇張的不止於此,促轉會更擴大研擬平復行政不法,即對於威權時期政府或公務員為鞏固統治目的,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進而侵害人民生命及自由或剝奪財產,必須進行調查以補償當事人權益受損,相關衍生案件一併轉交法務部處理。
中正紀念堂成為去除威權象徵的最大指標,促轉會建議未來改為反省威權的歷史公園。除了法務部,內政部也是承接促轉會遺留爛攤的大戶—清除威權象徵的事項將全由內政部辦理。促轉會列管全台1500多處兩蔣雕像、遺像等政治威權圖騰,已移除及已同意處置的比例僅3成3,除了建議內政部後續修法配套,並將指標性的中正紀念堂納入處置威權對象,提議轉型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內政部還要負責推動《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立法,並設置權利回復基金會,依國家不法認定結果賠償受害者及財產返還。
至於保存不義遺址部分,促轉會至今年初已核定「調查局安康接待室」「原國防部台灣軍人監獄」「原台灣省警務處刑事警察總隊拘留所」等四十多處與白色恐怖大規模侵害人權發生地有關的處所,其他待審的上百個不義遺址則交由文化部接手認定。
促轉會推動政治受難家庭照顧方案,提草案建議由衛福部在全台成立8個據點,專案協助相關當事人。圖為促轉會前主委楊翠。(翻攝促轉會官網)此外,照顧醫療政治受難者與政治暴力創傷事項,則移交還在為疫情忙得焦頭爛額的衛福部,由於其中包括上千名政治受難者,促轉會建議衛福部在全台設立八個據點、投入專業人力照顧,並接觸更多潛在個案,且跟內政部一樣,需成立基金會轉介機制。
攸關轉型正義的教育事項則由教育部辦理,促轉會要求,必須增進社會大眾對於威權時期國家機器系統性侵害人權史實的認知,並將民主憲政的自由價值融入教育。
促轉會推動轉型正義,包括校園巡迴座談,讓轉型正義價值深植年輕學子心中。(翻攝促轉會臉書)至於促轉基金管理則由國發會接手,由於促轉會認為,國民黨持有三萬筆政治檔案未交出、仍有待清查,其中包括威權統治時期被列入「海外黑名單」的台獨大老彭明敏等人,極可能與國民黨海外工作會有關,促轉會建議修法讓國發會有調查權以續追真相,其他轉型正義事項則由行政院指定機關處理。
5名政治犯於1970年在泰源監獄宣告台灣獨立被捕,後遭處死,促轉會去年底撤銷叛亂罪名,被害人家屬感謝還給他們公道。(翻攝促轉會官網)爾後,促轉會即將走入歷史,但四年來轉型案件只有調查卻沒有真相,例如《林義雄宅血案調查報告》《陳文成案調查報告》《威權統治時期校園與社會監控研究報告》和《台大哲學系事件研究報告》等案雖完成調查,但林宅血案僅查出情治機關掌握凶嫌及關鍵錄音帶遭滅證,陳文成案懷疑警總涉有重嫌、並建議檢方重啟調查,均未能查出凶手,全案真相依舊石沉大海,促轉會為此還對外道歉,而遭批評功能不彰。
促轉會擴編任務並移交其他部會接手,朝野立委砲聲隆隆。此外,過高的人事費用也遭到外界批評。藍委吳怡玎就質疑,促轉會每年人事費用高達2699萬元,依照內部51名員工計算,平均每人月薪達10.5萬元,遠比民間平均薪資優渥,藍委陳以信也批評促轉會亂花人民的納稅錢,總計該會成立4年就花掉公帑近六億元。
由於促轉會五月完成任務總結報告後將依法解散,根據行政院規劃,未來將由各部會承接轉型正義事項,並由行政院長擔任召集人,且設置「推動轉型正義會報」,行政院另外設置「人權及轉型正義處」,持續推動國家人權與轉型正義的政策,立意良好。不過,對於促轉會解散後,轉型正義工作該何去何從,不僅民間團體有意見,連執政的民進黨也有不同聲音。
促轉會運作4年,不定期召開記者會說明調查結果,雖即將解散,但轉型正義工作不停歇,將由行政院其他部會接手。民進黨立委范雲、劉世芳、管碧玲等人認為,把促轉相關業務交給法務部並不合理。劉世芳更進一步主張,針對加害者識別與處置,政院應邀集司法院、國發會、法務部等單位研議,成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否則過去法務部、調查局多以「機密」為由彌封、隱蔽相關檔案,若未來交由法務部負責,恐遭質疑球員兼裁判。
國家人權博物館在2018年成立,致力於推動威權統治時期的人權檔案史料典藏及研究,展現台灣追求民主決心。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真促會)則認為,平復司法不法、識別與處置加害者的工作,皆不適合由法務部當主管機關,前者因法務部屬於行政部門,讓行政權去撤銷司法權的判決,違背權力分立的基本原理,而後者則「很可能在選舉時,成為政治工具。」
面對促轉會即將落幕,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曾表示,促轉會打從一開始選人就不對,都是挑選具有強烈意識形態者擔任委員,他給39分,甚至只有29分。民進黨立委陳歐珀則表示,他給促轉會60分,雖然在及格邊緣,但促轉會很多作為都嚴重落後,資料必須透明化,「哪有人加害者的保護比受害者保護還多的?」
促轉會先後公告撤銷上千位白色恐怖與228事件受難者的有罪判決,邀請相關家屬參加儀式,並強調記取歷史教訓,還給受難者清白。(總統府提供)促轉會運轉四年來,遭抨擊聲浪不小,不過,前後七度公告撤銷近6000件白色恐怖時期的刑事有罪判決以平反當事人聲譽,讓不少被害人及其眷屬動容,尤其包括二二八事件參與談判、地方保衛隊、學生自衛隊及協助學生自衛隊的民眾與記者,甚至包括籌組讀書會或被人莫名舉報而羅織罪名的受難者,總統蔡英文受邀見證活動時也語重心長地表示:「政府會積極面對與落實轉型正義,唯有社會集體面對真相、修復創傷,才能告別創傷,走向未來。」
總統蔡英文在今年228前夕訪視過去用來關押政治犯的不義遺址安康接待室,強調轉型正義腳步會繼續往前,絕對不會停止。(總統府提供)促轉會日前公布長達77萬字、2000頁的《任務推動及調查結果報告書》提報行政院,前言提到台灣轉型正義工程的終極目標是「政府機關一體承擔」「全體國民共感共識」,至於促轉會後續留下的任務將何去何從,有待相關機關妥善研議並接手繼續推動,才能讓後人記取前車之鑑,不再重蹈歷史覆轍。
對於促轉會即將解編卻留下近萬件案件未查,且提案修法擴編任務再移交給其他行政部門,促轉會表示,近萬件平復國家不法案件將交由法務部接手,案件量可能會再增加,由於《促轉條例》當初就是一個框架立法,由促轉會負責規劃任務,這4年來,促轉會分組分別執行任務,如今將經驗轉化成草案或政策的建議,例如對於受難者的財產返還或政治檔案修法,都是依照《促轉條例》的要求做到現階段,未來台灣的轉型正義會進到第二階段,這也是立法者所規劃的目標,促轉會一直依循這個方向去做。
民進黨立委江永昌則表示,促轉會顯然「沒能量、也沒分量」處理好促轉工作,也無法好好與其他部會交涉,所以目前沒看到什麼成績、也只能做到這樣的成績。此外,現在促轉會處理的多是司法不法、權利回復的案件,有關行政不法的案件都還沒碰觸或判定,未來那麼多案子都要交給各部會來處理,相當衝突、矛盾,要如何維持客觀、獨立又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