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集應廟公益達人2】建中、台大高材生踏入宮廟 服務逾30年
發佈時間2022.07.16 05:58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自從張幸松接觸宮廟後,許多神蹟陸續發生,其中最神奇的是,他接下集應廟主委後,研究廟方文化,在一片片古窯磚瓦中找尋歷史,結果竟在廟的石碑上發現自己曾祖父的名字,原來張幸松的祖先,就是發起木柵集應廟的籌畫人之一!
這些事讓張幸松對「尪公祖」的信仰越來越虔誠,很難想像他其實是建中、台大畢業的高材生,還從土地代書變成了宮廟主委。
「我起初是應朋友邀約,到文山區祭祀公業當主委,整理他們的組織和土地、建立財產管理制度。後來集應廟的朋友看我做得不錯,請我也來幫廟方做些制度和財產整理,我就在2000年進入台北市文山區木柵集應廟擔任常務監事,進而擔任主委,一做就30年。」張幸松說。
張幸松接手後,先幫忙整理廟產、建立制度,讓信眾的十方財能真正落實幫助弱勢,也因為如此,張幸松跟著廟方一同做公益,捐米、訪視老人、結合社區服務,公益的種子在他心中因此萌芽。
接觸宮廟後,訪視老人、結合社區服務,公益的種子在張幸松心中萌芽。(張幸松臉書)2014年,張幸松卸下集應廟主委一職後,自己號召朋友成立了「尪公慈善功德會」,又成立了「尪公獅子會」,不斷從事公益活動。「尪公獅子會」常舉辦捐血活動,去年更捐助2座「正壓式檢疫亭」給醫療院所;「尪公慈善功德會」則是發送物資給弱勢團體,疫情期間更是到龍山寺街友最多的地方發口罩、便當,張幸松說:「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