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準龐大商機來臨,台灣越來越多業者投入CDMO行列,照營收規模、客戶數量、產能大小等標準,似已逐漸區分出「領先集團」的保瑞藥業、永昕生醫、台康生技等,以及緊跟在後的「次集團」北極星等。其中,以藥品貿易起家的保瑞透過併購,迅速壯大CDMO版圖,相關營收已突破新台幣40億元,穩坐龍頭寶座。
保瑞董事長盛保熙2歲時就離開台灣到美國定居,後因父親突然過世,22歲時跟著姊姊回台繼承家業,後來又自創保瑞醫藥。盛保熙說,自己是個ABC,剛回來台灣時一句中文也不會。約莫2005年,曾努力思考公司的未來,發現只有盡力拓展外銷市場,公司才能活得好,就下功夫強化研發與製造能力,當時也沒想要做CDMO,但不知不覺地就往這方向發展。
保瑞董事長盛保熙認為,台灣滿有能力做CDMO,保瑞將以成為國際級CDMO公司為目標,持續努力。 其實,盛保熙一開始想自己蓋廠,但碰巧日商衛采製藥想賣掉台南廠,雙方一拍即合,盛保熙買下了衛采台南廠,同時承接對方的代工訂單。「買了衛采的廠後,發現併購是個不錯的成長模式;在幫衛采代工過程中也發現台灣好像滿有能力做CDMO,就朝著這方向持續努力。」盛保熙靦腆地笑說。
保瑞透過併購海外藥廠,順利取得GSK等國際藥廠的訂單,並提升在國際CDMO市場的能見度及知名度。(翻攝保瑞臉書) 從2013年併購衛采台南廠開始,短短9年不到的時間,保瑞又陸續併購了聯邦製藥、益邦製藥、GSK加拿大廠、伊甸生醫廠房、安成國際,而且併購金額從3.9億元,一路暴增至60億元,一次比一次大。「CDMO就跟台積電做晶圓代工一樣,一定要同時擁有規模與技術,保瑞每個併購案,至少都取得其中一項;不單如此,每一個併購案通常都附帶代工合約,帶進新的客戶。」盛保熙說。
保瑞副總經理陳世民向本刊表示,透過併購國際藥廠的工廠,保瑞取得GSK等國際藥廠的訂單後,提升了在CDMO市場的能見度及知名度,以避孕凝膠製造商Evofem為例,知道GSK軟膏大多是保瑞提供,便將訂單給了保瑞。
陳世民打趣地說,如果以賭場牌桌的投注金額來做個比喻,CDMO依照營業額大小約可分成10億元、50億元、150億元及300億元4個等級,保瑞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擠進只有少數玩家才能進去的賭場VIP室,成為全球前20大,甚至前10大的CDMO公司。
永昕在總經理陳佩君(左)領軍下,目前已有二十幾個CDMO客戶,範圍涵蓋日本、韓國、台灣等地。 與保瑞一樣,永昕在董事長林榮錦的運籌帷幄之下,也是將公司未來全押注在CDMO業務上。不過,林榮錦選擇穩紮穩打,透過自己擴廠,逐步壯大CDMO版圖。
永昕總經理陳佩君向本刊表示,永昕一廠2千公升的哺乳類動物細胞產線產能,頂多做到10億元營收就會碰到天花板,但等到1.2萬升的二廠完工後,產能滿載的狀況下,營收將上看50億元。以前沒有規劃二廠時,永昕根本坐不上賭注金額較大的國際CDMO牌桌,接觸一些大客戶,對方只會笑咪咪地跟你點點頭說:「喔!」然後很少有下文。但在客戶發現永昕二廠破土、上梁後,看到永昕有更大的產能,態度就改變了。
面對韓國三星生物(圖)的產能與成本絕對優勢,台廠力求從服務、技術與製程等層面尋求突破。(翻攝Samsung Biologics臉書) 面對外界總喜歡拿台灣CDMO公司與韓國三星生物比較,並唱衰台灣業者,陳佩君不以為然地表示,CDMO不像手機市場,前面有4、5家業者,已拿下6、7成市占率,剩下的只能分其餘的3、4成;目前,前幾大國際CDMO大廠可能只拿下了3、4成的市占率,因為市場存在許多大大小小的案子,客戶在選擇CDMO服務時,並非以產能為唯一的考量,甚至有時候太大的產能反而會扣分,因為客戶怕被大小眼差別待遇。
陳佩君說,永昕的客戶大多是中小型公司,他們的技術與製程通常都是最先進的,並非大家都會做,而且可能很特別、複雜;正因如此,大型的CDMO公司往往會覺得,沒必要花力氣跟這些中小型客戶搞這麼複雜的東西而放棄。以刀工做比喻,蘿蔔要切成1公分可能很多人會,但要切成0.1公分,會的人就很少,而永昕就是能做到的人之一,這就是永昕的競爭力。
談到未來,陳佩君樂觀地表示,永昕目前已有2、30個CDMO客戶,涵蓋日本、韓國、台灣等地,有2家客戶完成臨床三期後,明年將申請藥證。生物藥的特點就是製造非常難轉廠,因為同樣的食譜,就算客戶指導,不同的廚師炒出來的味道就是不一樣。因此,當客戶在這廠做到三期、而後產品上市,99%都會留下來,訂單瞬間變大。重點是,手上有了取得藥證的客戶,工廠也同時獲得國外主管機關認證,其他國際客戶就會來敲門,業務水到渠成,二廠產能順利消化,便可坐上賭注金額更大的牌桌。
台康將啟動3階段擴廠計畫,力求躋身全球前20或30大CDMO廠之列。 與保瑞與永昕不同,台康與北極星都是採取新藥研發與CDMO雙軌並行的策略。只不過,台康是從公司成立之初,便確立要發展CDMO業務,北極星則是在新藥領域摸索多年後,發現CDMO業務相當有潛力,在2、3年前方才決定嘗試。
台康的營運長張志榮自豪地向本刊表示,台康CDMO業務在第3年就達成損益兩平,接著持續成長並帶來獲利;如今,CDMO營收已超過10億元。目前,台康CDMO客戶遍布日本、美國、歐洲、中國、台灣及新加坡等地,65%CDMO業務來自海外,每年大約有20家以上的客戶跟台康合作。就大分子CDMO而言,所有台廠營收加起來,也沒有台康一家多。
在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等企業大老的資金挹注下,台康等CDMO業者的營收與產能都持續放大,展現新氣象。 張志榮表示,2020年取得日本厚生省的GMP藥廠的認證,以及2021年引進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的資金,對台康營運產生很大的助益,尤其是後者讓台康得以啟動三階段的擴廠計畫,若所有的擴廠計畫都能落實,2030年台康的產能將會是目前三星產能的一半,在全世界來說,這樣的產能或能躋身前20大,讓台康成為全球CDMO市場的重要player,營業規模或許無法是前10大,但前20或30大,台康應該辦得到。
因應美中貿易戰的趨勢,北極星將陸續在台灣與中國擴廠,以便配合客戶全球布局,達成供應鏈分散。(北極星藥業提供) 雖起步較晚,但在新冠疫情阻礙國際商務交流之時,北極星因為在美國加州擁有工廠,反而藉由地利之便,在CDMO領域走出自己的路。
北極星董事長陳鴻文向本刊表示,和三星等大型的CDMO相比,北極星產能並不算太大,所以不能拚產能規模,或用成本去跟三星競爭。因此,北極星挑選的客戶大多是還在做臨床試驗的中小型新藥研發公司。此外,北極星也透過投資生產細胞培養基(供微生物細胞生長繁殖所需的一些營養物質與原料)的Nanotein,拿到Nanotein訂單,因為培養基並不需取得藥證就可大量生產,對快速去產能化幫助很大。
陳鴻文指出,生物製藥也算是戰略性產業,攸關國家安全,在美中貿易戰的大趨勢下,北極星將陸續在台灣與中國擴廠,這樣進行生產基地布局,不但有利於供應鏈分散,也能配合客戶的全球布局。
盛保熙說,全球新藥開發公司越來越多,尤其是生物藥(biologic),而這些新藥開發公司都不建廠,產品製造需求要靠CDMO滿足,而大量製造向來是台灣所擅長的,台灣一定可以抓住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