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科幻包裝人性5】好的科幻作品都有一個關鍵 他們點出都和「它」有關
發佈時間2023.01.03 05:58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5 臺北時間
《閻鐵花》已售出電影及影集版權,圖為第二女主角比嘉未來。(大辣出版提供)漫畫家常勝的《閻鐵花》及日安焦慮的《2073年的電子玩具》,都以科幻懸疑包裝人性,豐富故事層次。兩人皆認為,好的科幻作品都應以「人」為核心。
《閻鐵花》描述京劇女伶成為超級英雄,以傳統戲曲結合科幻打造衝突感,去年12月發行第3集單行本後宣告完結,除了將發行義大利文版,更售出電影及影集版權。
常勝強調,好的科幻作品不管如何天馬行空,仍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為基礎。以《閻鐵花》來說,包含閻鐵花與母親難以割捨的羈絆,以及反派「芙蘿」發展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原因,都與人性有關,「不然會覺得事不關己,難產生共鳴。」
《2073年的電子玩具》描繪真人迷戀遊戲虛擬角色,表達在科技下尋求溫暖的孤寂感,去年10月在法蘭克福書展同樣獲歐洲出版社編輯關注,有望售出國際版權。
《2073年的電子玩具》在法蘭克福書展獲歐洲出版社編輯關注,有望售出國際版權。(慢工出版提供)日安焦慮也認為「科幻只是說故事的工具,最終還是回到『人』本身。」他舉例,2020年他參與用漫畫描繪對威權體悟的《夜長夢多》,其中他創作的〈昨日之夢 〉講述人們發明「共享夢境」的技術,卻遭政府監控,最後連「做夢的權利」也被剝奪。「藉由科幻放大現實的荒謬,傳達不變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