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隊員透過探測器發現受困者,破壞水泥柱接觸對方。(消防署提供) 張仡迪表示,台灣隊負責搜救的是住商混合區,強震後整區房子倒成一片,隊員們在基地周邊10公里內搜尋生還者,由於災後第三天就有重機具進駐,並啟動開挖,搜救隊只能跟時間賽跑,希望趕在重機具開挖之前,救出尚有氣息的災民。
另一名來自台北市消防局搜救隊的安全官劉政洲,則負責現場監控,這是他第一次參與海外救災,他告訴本刊,各國搜救隊在強震後都熱心前往土耳其救災,但因為災情相當慘重,當地政府自顧不暇,國際救災能量未能充分發揮,有點可惜。
搜救隊員冒險進入傾斜建物內,在狹窄的縫隙中與時間搶命。(消防署提供) 沈凡傑也表示,其實台灣隊多次在斷垣殘壁中發現生命跡象,也有把人救出來的把握,但到了最後階段,土耳其搜救隊卻說:「台灣隊能力比較強,其他地方需要你們幫忙,接下來交給我們就好!」形同搶功,但台灣隊員都能理解,也尊重當地政府的安排,雖然不能親自將人救出,心裡難免覺得可惜,但能用先進的儀器拯救更多人,也是另一種成就。
土耳其南部多省遭逢世紀強震,導致高樓建築倒塌扭曲,令人怵目驚心。(消防署提供) 為了救出災民,特搜隊員的身心狀況至關重要,這次的隨隊醫師王子義任務很吃重,由於當地氣候濕冷,入夜後氣溫多在零度以下,許多隊員都出現頭痛、喉嚨痛等不適現象。
王子義表示,比起體力透支、身體受傷的不適,他更加留意隊員的心理狀況,畢竟災難現場滿地都是屍體,且瀰漫著濃濃的屍臭味,看過這種景象,心理很難不受影響;然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並不會立刻發生,隊員在災區因專注救災,可能沒有徵兆,等到搜救工作結束、回到台灣後,回想這些景象,很有可能造成衝擊,建議相關單位應持續追蹤隊員的心理狀況。
與美國搜救隊交接現場指揮中心權限,台灣搜救隊專業表現獲國際讚賞。(消防署提供) 本刊調查,土耳其強震發生後,消防署感念九二一大地震時,土耳其第一時間派搜救隊來台援助,於是緊急透過外交部與土國駐台北經貿辦事處聯繫,由消防署特種搜救隊、台北市消防局搜救隊共同組成第一梯次的國際搜救隊,共40名隊員、3隻搜救犬、6.8噸搜救器材,於六日晚間搭機前往土國,隔天抵達伊斯坦堡,再轉往阿達納機場,隨後搭乘巴士前往阿德亞曼省進行救援。
之後,消防署再結合台北市、台中市及屏東縣消防局人員,於7日晚間集結90名搜救隊員、2隻搜救犬、3位醫師、3位護理師和1位獸醫師,並攜帶約5.7噸的各式裝備,由賑災基金會協調搭乘長榮航空專機,再赴土耳其馳援。
台灣搜救隊抵達土國後,被指派到阿德亞曼省向地方政府人員報到,但長途跋涉、抵達定點後,卻找不到人,甚至無人分配作為營區的基地,隊員只好自行找尋適當地點紮營。另外,救災初期也沒有專責單位受理報案、指派任務,情況變成只要有附近居民來通報,隊員便前往救災。雖遭遇不少困境,但台灣隊還是成功救出災民。
男子(左)獲知女兒順利脫困後,激動地向台灣搜救隊人員道謝。(消防署提供) 2月8日下午3點40分,隊員在倒塌建築的瓦礫堆下發現一名受困女子,團隊小心翼翼使用破壞器材協助她脫困,歷經5小時,終於順利將其救出。9日12點多,搜救隊又在一處斷垣殘壁中,發現一名被壓在樓板、彈簧床墊及棉被中的女子,隊員與土國當地隊伍AKUT合力花費19小時又37分鐘,隔日終於將她救出。
針對此次土耳其強震,台灣消防署第一時間秉持人道救援的初心,動員大批人力、裝備馳援,除了成功救出災民,也意外提升台灣在國際的能見度。
台灣搜救隊不分晝夜,在斷垣殘壁中搜尋受困災民。(消防署提供) 消防署指出,第一梯次的台灣搜救隊抵達土耳其後,在外交部協助下,原打算直接從伊斯坦堡轉機前往阿德亞曼重災區,但因氣候惡劣、道路中斷、塞車等變數,才於7日晚間轉抵阿達納機場,向當地RDC(聯合國國際搜救隊接待及撤離中心)報到完畢,隨即前往阿德亞曼進行救援任務。
不料,台灣搜救隊抵達阿德亞曼之後,發現原本由UCC(搜救隊協調中心)指派在當地成立SCC1(現場分區指揮協調中心)的美國搜救隊尚未抵達,為了強化救援進度,並建立分區評估,台灣隊取得阿德亞曼省政府同意後,立即決定向RDC通報,在當地成立SCC1,負責區域內各國搜救隊的協調、任務派遣及評估作業,並建立受災區域資料,責任十分重大。
此次台灣派出5隻搜救犬投入土耳其救援行動,在災害現場相當活躍。(消防署提供) 消防署指出,這是台灣搜救隊執行國際人道救援任務以來,第一次以「非認證國家」名義,建立現場分區指揮協調中心,成立後隨即接受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二國的搜救隊報到,共同研商搜救事宜,並派遣任務,也接受當地災民的報案,展現我國救援的強大量能,獲得其他國家搜救隊的肯定及稱許。
美國搜救隊9日抵達後,也依OSOCC(虛擬現場行動協調中心)的任務分工資訊,前來拜訪台灣隊設立的SCC1,台灣隊隨後也將SCC1職責移交給美國隊。會面期間,台灣隊詳細傳達這二天在阿德亞曼災區救援的過程,也提供詳細的地圖資料等資訊給美國隊。接著,台灣搜救隊便與美國、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捷克、波蘭、喬治亞等國搜救隊,一起在阿德亞曼進行救援。
慈濟第一時間將25噸加厚型毛毯送抵災區,替災民送暖。(慈濟基金會提供) 聯合國獲悉後,正式把「TPE-10 Taiwan Special Search and Rescue Team」列在官方搜救隊網站,並將台灣隊救援量能等相關資訊提供給各國,是我國執行國際救援任務的重大里程碑。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搜救隊與土耳其搜救隊AKUT九日發現女性受困者、隔天將她救出時,女子的父親難掩激動,與台灣隊員一一擁抱答謝,場面令人動容。
土耳其國家通訊社聞訊後,將台灣搜救隊及我國國旗刊登在當地媒體,更令人感動的是,和台灣隊合力救出受困者的土耳其搜救隊,正是23年前九二一震災時,來台協助救災的搜救隊AKUT,這樣難得的緣分,讓資深績優搜救隊長黃博村等人不禁紅了眼眶。
台灣搜救隊不分晝夜,在斷垣殘壁中搜尋受困災民。(消防署提供) 消防署特搜中心小隊長金大衛表示,台灣隊能順利達成搜救任務,靠的都是平日扎實的訓練,以及對國際救災任務編組的熟悉。金大衛指出,隊員必須了解現場的重要單位,例如LEMA(地方應急事務管理機構)、OSOCC、RDC、SCC及USAR(城市搜索與救援隊)等專有名詞,以利任務編組。
長榮航空13日派出專機,將台灣民間團體捐贈的物資運往土耳其,並載運台灣搜救隊員返國。(消防署提供) 事實上,台灣政府及人民為感念九二一大地震時,土耳其搜救隊是第一個抵台協助的國際救援隊伍,這次強震發生後,外交部立即設立震災捐款帳戶,包括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等人都在第一時間響應,捐出1個月薪水,短短不到4天,捐款援助土耳其的金額已突破新台幣2億7千萬元。除了政府機關外,其他民間團體,包括慈濟基金會、紅十字會、台灣世界展望會等也都發起捐款活動。
台灣隊從土耳其災區撤離時,也捐贈鋼筋剪斷器、碎石機、發光繩等重要機具,希望把愛留在土國。另外,由於土國災區正值酷寒,災民急需保暖,慈濟基金會也立即準備25噸的加厚型環保毛毯,順利送抵災區;此外,台灣民眾捐助的物資更多達150噸,在國軍派出軍卡協助運送下,陸續空運至土國重災區援助災民。
本刊直擊,大量災民湧至火車站欲逃離災區,投靠他處親友。 救災、賑災經驗豐富的慈濟基金會,在土耳其強震後,隨即於當地成立「緊急救災總指揮中心」,並聯繫國際NGO組織、世界醫生組織進行統整,希望能及時將物資和藥品送達災民手中;慈濟土耳其聯絡處也著手準備發放「物資卡」,以供災民在當地連鎖通路購物,安頓災民的生活所需;慈濟土耳其滿納海學校師生則發起捐血活動,並投入救災志工行列,期盼盡快協助災民重建家園。
面臨家園遭強震摧毀,災民站在碎磚廢瓦上神情茫然。 另一方面,由台灣外交部出資40萬美元、以人道及教育為出發點成立的「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位於土耳其南部哈塔伊省,興建時因為經費有限,建物使用軍事預鑄混凝土拼接而成,其防爆、抗震係數高,在強震中毫無損傷。
該中心原收容敘利亞內戰難民,在土耳其強震後,因距離震央不遠,每天都有四百位災民湧入避難,從收容戰爭難民轉收容地震災民。建築群雖挺過強震,但當地位處偏鄉,鄰近區域的交通、水電、瓦斯通通中斷,再加上酷寒,強震隔天,中心原本預估最多只能再撐一個星期。
沒想到台灣中心急需物資的消息傳出後,2天內,來自台灣民間捐贈的愛心物資便不斷湧入,但目前災民們仍舊三餐不繼,亟需各界支援。
慈濟基金會內湖聯絡處幾乎被救災物資塞滿,志工們忙著分門別類、整理裝箱。(慈濟基金會提供) 此次強震影響土耳其10個省,其中阿達納位於災區最外圍,該地機場除了是各國搜救隊伍進出災區的門戶,也是民眾逃離災區的主要出口,本刊記者在現場直擊許多欲轉往他處投靠親友的災民潮,已將機場擠爆。
強震發生後,急著逃離的災民蜂擁前往機場,但要進入機場大廳,必須先經過二道安檢門,機場外滿滿都是排隊的人潮;機場內各家航空公司的櫃台,也幾乎都陷入營運停擺的窘境,面對大批逃難人潮,機票一票難求,當地旅遊業者表示,航空公司大量超賣3、4天的機票,此時要搭機離開阿達納,非常困難。
難以搭機離開的災民們,只能另外尋求陸路交通離開災區,機場外雖有幾家長程巴士業者,但狀況同樣不佳,以到首都安卡拉為例,原本車程約五個多小時,目前卻因部分路段封鎖管制,需要超過十個小時才能抵達,且因各國搜救隊急需徵調大型巴士,載客量更加捉襟見肘,巴士站外都是大排長龍的景象。面對世紀強震,土耳其仍需各界伸出援手,讓災民早日走出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