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目Crown還在1957年首度嘗試外銷美國市場,但以失敗告終。 拜韓戰的特需景氣之賜,1955年日本的經濟規模首次超越戰前水準,GDP更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成長,強大的商務需求讓初代目Crown大賣,之後並衍生出了計程車、旅行車、甚至是皮卡車版本,奠定了TOYOTA之後稱霸日本、甚至是全球車壇的基礎, 堪稱是TOYOTA的「起家車」也不為過。而或許是自信過了頭, 初代目Crown還在1957年首度嘗試挑戰美國市場、成為首部外銷美國的日本車,但直到1960年才僅賣出了287輛,Crown首攻美國市場以失敗告終。
第四代Crown車頭的造型十分的另類,如整個下保桿的楔形設計略像船頭,方向燈則分別配置於引擎蓋與保桿內,帶點「戽斗」的下巴也是其別稱的由來。 外型上一直向美國車「致敬」的Crown終於在第四代走出自己的路。有著「藍鯨」的別稱,第四代Crown車頭的造型十分的另類,如整個下保桿的楔形設計略像船頭,方向燈則分別配置於引擎蓋與保桿內,帶點「戽斗」的下巴也是其別稱的由來。大燈的設計上為了與出口車型區分,在國內銷售的是兩個方形大燈的車型,而出口的車型則為四個圓形大燈。在車尾設計上尾燈由前代的整體式改成了分體式燈組,大面積的銀色裝飾也被取消。此外還換上了一個全新的皇冠車標。
在車尾設計上尾燈由前代的整體式改成了分體式燈組,大面積的銀色裝飾也被取消。 第四代Crown具備了兩種排氣量、共3款引擎的動力來源,包括了最大馬力106匹,最大扭力17.2kg/m的2.0升直列四缸自然進氣汽油引擎;最大馬力115匹,最大扭力16.2kg/m的2.0升直列六缸自然進氣汽油引擎;最大馬力122匹,最大扭力18.46kg/m的2.6L直列六缸自然進氣汽油引擎。其中2.0升引擎主要使用在房車與旅行車上,而2.6升引擎則搭載在兩門硬頂車型上;與這些引擎匹配的有3速、4速、5速手排、及3速自動變速箱。底盤方面,第四代Crown依然採用雙橫臂式獨立前懸吊系統。而在車型上,第四代Crown於1973年發表了頂級車型「Royal Saloon」,重點為搭載了部分TOYOTA頂級車款Century的豪華功能。
第七代皇冠大膽採用了以壓克力板裝飾的C柱,此一設計在當時被賦予了「水晶C柱」的雅號。 以「いつかはクラウン」(總有一天要買Crown)作為宣傳詞,第七代Crown開始導入TOYOTA集團的最先端技術。內裝採用了諸多電子設備,如全數位顯示主儀表,中控面板上也多了許多小顯示幕用以顯示車輛的各種狀態,科技感十足。另外亦配備了ABS、電動車窗、雙溫區控制、前後立體聲音響、錄音帶播放機、車載冰箱、自動頭燈、前後閱讀燈以及電動後視鏡等,可說是相當豪華。外觀上則是以豪華、穩重為主。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車身設計上,第七代皇冠大膽採用了以壓克力板裝飾的C柱,此一設計在當時被賦予了「水晶C柱」的雅號。
內裝採用了諸多電子設備,如全數位顯示主儀表,中控面板上也多了許多小顯示幕用以顯示車輛的各種狀態,科技感十足。 而除了低階車型外,其他的第七代Crown首次導入了名為 PEGASUS(精密工程幾何先進懸吊)的四輪獨立懸吊系統,TEMS 電子懸吊則安裝在Royal Saloon轎車和硬頂車款上,搭配ECT電控四速自動變速箱,以及4ESC防鎖死剎車系統,讓她在操控、舒適,乃至於安全性方面都大幅提昇。
採用流線型車身,第十二代 Crown風阻係數僅為0.27。 有鑑於之前數代的Crown風格越來越「一脈相承」,第十二代 Crown決定賦予其「Zero Crown」的稱號。也就是從零開始重新開發,包括外觀、內裝、動力與底盤全部是最新的技術,並且跳脫過去傳統Crown 的老派設計風格趨向年輕化,大幅降低對象年齡層。採用流線型車身,第十二代 Crown風阻係數僅為0.27;車頭部分最大的變化在於車燈一改昔日規矩穩重的造型,變得更為銳利洗煉;車身側面採高腰設計,視覺感更為飽滿外,C柱亦變得更加寬厚。
全車系均搭載具備雙VVT-i可變正時氣門和燃油直噴技術的全新V6引擎,排氣量則有2.5升、3.0升和3.5升三種。 動力部分,全車系均搭載具備雙VVT-i可變正時氣門和燃油直噴技術的全新V6引擎,排氣量則有2.5升、3.0升和3.5升三種,搭配全新6或5速自動變速箱。而由於新引擎的尺寸更緊湊,且安裝位置也向後移動,從而實現更為理想的前後配重比(53:47),底盤結構繼續則為前雙A臂+後多連杆的獨立懸吊形式。
外型上第十五代Crown更為外放、甚至還可能有些凶悍,尤其是在其水箱護罩與銳利大燈的搭配上更可感受出來。 以往的Crown車系都是以乘坐舒適性為首要目標,但考量到除了法人或高級計程車市場外,不少有能力入手Crown的中年車主也希望享有操駕樂趣與運動性能,所以第十五代Crown除了建構在TOYOTA新世代的GA-N後驅平台上外,也破天荒的送到德國紐伯林賽道進行測試,目的當然是希望打造出一部有國際水準的日本國內市場專用車。外型上第十五代Crown更為外放、甚至還可能有些凶悍,尤其是在其水箱護罩與銳利大燈的搭配上更可感受出來。車型編成也捨棄傳統 Royal、Majesta 與 Athlete 三種車款,走「The Crown」單一規格設定;不過也有發表RS車款,以呼應喜愛運動風格的買家。另外第十五代Crown也是第一台內建網路系統的TOYOTA車款,稱之為「Crown Beyond」。
十五代Crown也是第一台內建網路系統的TOYOTA車款,稱之為「Crown Beyond」。 不過即便第十五代Crown有著洗煉的外型、靈巧的操控與不錯的動力,但在休旅車當道、房車逐漸式微的當下,成本與銷售不成比例的Crown車系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是TOYOTA集團一直在檢討的事項,也因此不少人亦大膽臆測,第十五代Crown是否就此成為「末代Crown」?
Crown Crossover極度「前衛」的外型風格讓老皇冠迷頗為崩潰,但對於從1955年起就強調「創新與挑戰」DNA 的Crown來說,這樣的大破大立似乎也並非離經叛道。 還記得在2022年7月第十六代Crown於網路上全球首發的當下,其所引起的強烈迴響與其說是話題,還不如用「爭議」來形容更為貼切!這場由當時TOYOTA集團社長、現已高昇為豐田章男「會長」所主持的發表會,宣布已有67年歷史的Crown將走出日本,逐步擴展到全球約40個國家和地區銷售,成為全球戰略車款外,也宣布了Crown將跳脫四門豪華後驅房車的傳統設計,創造四款造型迥異的車型。除了這次發佈的Crossover跨界房車之外,還有具備情感氛圍的「Sport SUV 」,為傳統口味需求而準備的「Sedan」、和具有舒適駕駛的功能性SUV「Estate」,四種造型和形態都有各自對應的目標群體和鮮明的氣質。
B柱之後的Fastback 斜背線條帶來更多動感,車尾則有幾分神似Mirai。 不過對於老皇冠迷衝擊最大的,無非是那極度「前衛」的外型風格。以首波上市的Crossover跨界房車來說,大概就是bZ4X+Camry+Mirai的綜合體,要不是車頭那明顯非牛頭牌的皇冠車標,真的沒幾個人會覺得她跟Crown有任何血緣關係,直白的說法就是「連她媽媽也認不出來」。
2,850mm的軸距帶來舒適的後座空間。 而Crown Crossover雖然採用GA-K前驅平台,不過全面標配E-Four四輪驅動系統,也算是為其問世以來的後驅傳統保留了幾分優越感。
以「五感優先」的理念來打造內裝,並採用水平佈局來增加駕駛時的專注性。 Crown誕生於 1955 年,是第一款採用 TOYOTA 原創國內技術製造的量產乘用車。戰後不久的時代,率先攻堅克難開發豪華車的「創新與挑戰」DNA,67年來一直傳承給歷代Crown,始終具有領先一步的新價值時代潮流。
歷代Crown的專屬車標,凸顯出她與「牛頭牌」不同的尊貴身分。 然而,時代變遷的步伐越來越快,品牌已經無法完全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作為旗艦的存在感已經減弱。這一次,開發團隊在開發新世代Crown時,徹底重新審視了「皇冠是什麼」、進而追求「未來的皇冠」,從而創造了四款Crown 家族。
十六代Crown除了Crossover跨界房車之外,還有具備情感氛圍的「Sport SUV 」,為傳統口味需求而準備的「Sedan」、和具有舒適駕駛的功能性SUV「Estate」。 不過在面對同樣走高級路線的自家豪華品牌LEXUS時,Crown要如何凸顯出她與眾不同的地位與尊貴?除了對總代理和泰汽車是不小的挑戰外,也考驗著台灣消費者的鑑賞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