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轉譯台漫登歐陸番外篇】三訪楊牧故鄉花蓮找關鍵字 成就跨國、跨文化作品得靠團隊奧援
發佈時間2023.08.27 05:58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7 臺北時間
吳識鴻為了創作《OKEN:詩的端倪》曾三度造訪花蓮。(目宿媒體提供)台漫《OKEN:詩的端倪》改編自楊牧自傳散文集《山風海雨》,由目宿媒體攜手影像工作者吳識鴻共同打造。吳識鴻表示,由於轉譯難度高,須仰賴團隊奧援,「我將大家的意見統合在一起,才能完成作品。」
楊牧出生於1940年,1984年至1986年間創作《山風海雨》,回望故鄉花蓮的童年時光,如何成為他追求藝術的啟蒙。為了創作《OKEN:詩的端倪》,吳識鴻三度造訪花蓮,「主要去看楊牧的故居,以及周遭的街道,加上漫畫會出現山與海的景色,先去觀察地形以及植物的樣貌。」他強調,讓自己沉浸在當地的氛圍,有助於後續創作。
編劇也是一項挑戰,吳識鴻先經由文學顧問陳允元導讀,「他帶我細讀《山風海雨》背後的意涵,給我很多創作上的『關鍵字』,我再經由這些關鍵字去發想劇情。」
盧慧芳建議《OKEN:詩的端倪》加入歐洲人會有感的歷史背景。(目宿媒體提供)由於《OKEN:詩的端倪》在製作階段即獲布魯塞爾漫畫節新秀獎與法文版出版機會,由法籍劇本顧問盧慧芳(Loo Hui Phang)協助將作品接軌國際。吳識鴻舉例,包括在漫畫中加入歐洲人會有感的二戰、冷戰等歷史背景,以及角色的塑造與刻劃,盧慧芳都給予許多建議,讓漫畫的格局更大。
吳識鴻指出,《OKEN:詩的端倪》是一部跨國、跨文化的漫畫,須仰賴團隊奧援,「我是創作者,也像一個編輯者,必須統合大家的意見,不斷優化,才能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