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media
娛樂

【富川國際奇幻影展番外篇】富川影展引AI技術入電影產業 主席:善用能爭取更多機會

發佈時間2024.08.04 05:28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4.08.04 05:29 臺北時間

BIFAN+ AI工作坊提供對電影有興趣的創作者不同的舞台。(BIFAN提供)BIFAN+ AI工作坊提供對電影有興趣的創作者不同的舞台。(BIFAN提供)
BIFAN+ AI工作坊提供對電影有興趣的創作者不同的舞台。(BIFAN提供)
韓國第28屆富川國際奇幻影展(以下簡稱「富川影展」)今年增設AI(人工智慧)競賽單元並舉辦BIFAN+ AI工作坊、BIFAN+ AI國際研討會等活動。儘管AI技術仍有爭議,但影展主席申哲極力爭取且與內部成員溝通,今年才得以在富川影展看見AI作品。他受訪指出,電影製作成本高、集資不易,若能善用AI技術,有機會能減少成本換取更多機會。
富川影展是韓國首個增設AI競賽單元的影展,申哲坦言起初內部不少反對聲音,但他認為這是必要的改變。申哲1988年設立電影公司Shincine,有30多年韓國電影製作經驗,曾製作《我的野蠻女友》《九尾狐》等作品,更是最先將CG技術運用在韓國電影上的製片。
20240726insight01820240726insight018
富川影展期間舉辦為期3天的AI研討會,門票全數售罄。(BIFAN提供)
對電影製作相當熟悉的他說:「拍電影跟一般工作不同,不是領月薪,光靠個人的力量或資金是很難完成的,因為需要龐大的成本。有時候你有了電影企劃,奔走想去集資,但可能過了10年都找不到錢,也找不到人協助製作,這是在海內外都會遇到的狀況。」
他提到,電影企劃在初期只是單純的文字,若需要運用到CG技術,更難單純在集資時就完全呈現給投資人看,但現今的AI技術能將這些想法具體化,「電影籌備初期的困難,可以透過AI技術來克服,企劃本身就多了更多可能性。」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