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接任後成立的鴻海研究院,近期好消息不斷。繼日前與陽明交大電子所洪瑞華教授團隊,在第四代化合物半導體的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之後。2日,鴻海研究院又宣布半導體所所長郭浩中與洪瑜亨博士研究團隊,和國際半導體學院張翼教授團隊以及成維華教授團隊合作,成功開發出基於氮化鎵電晶體互補式架構的高頻高效雷射驅動電路,提供一個小型化、高效率的功率轉換模組,未來將可用於打造微型化高效能的光學雷達(光達,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鴻海研究院表示,本次的研究成果,已於今年7月發表在國際頂尖電力電子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IEEE TPEL)上。IEEE TPEL 期刊是由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下屬的電力電子學會(Power Electronics Society)出版,是電力電子學領域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學術期刊之一。
郭浩中所長表示,「利用『空乏型氮化鎵電晶體』整合於『脈衝雷射驅動電路』,能夠縮小元件體積,並且實現高效率的功率轉換,以及產生任意頻率的光脈衝。」研究團隊使用互補式氮化鎵高電子移動率電晶體,打造高頻脈衝雷射驅動器 (High Frequency Pulsed Laser Driver Using Complementary GaN HEM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