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media
娛樂

【紙風車實現藝術平權5】收集孩子笑聲當動力 紙風車上山下海使命必達

發佈時間2024.10.22 05:28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4.10.22 05:29 臺北時間

孩子熱情互動及笑聲,是支持紙風車團隊堅持的動力。(紙風車提供)
攝影
紙風車劇團副團長莊瓊如認為,小朋友其實是最嚴苛的劇評家,加上受3C產品影響,專注力不集中,因此要想辦法增加互動和變換表現形式吸引目光,故事要有意義又不能太艱深,還得滿足家長的興趣、願意跟孩子一起看,而不是低頭滑手機,難度非常高。
表演內容創作的挑戰之外,紙風車的戶外劇場狀況也多,得克服地理環境和天候狀況。像是劇團曾赴海拔一千多公尺高的阿里山石棹地區演出,為聚集不同村落的孩子,組織學校師生和家長開車往返各個山頭接駁;在彰化鹿港演出時遇到強風,舞台背景整個被風吹到位移。
令紙風車執行長張敏宜印象深刻的還有金門縣烏坵鄉的一場演出,不但表演場地設置在停機坪及懸崖邊,因是軍事管制區,僅能每15天開一班民用船,「當時受到梅花颱風影響恐怕人員滯留島上,透過當時副總統蕭萬長協調國防部軍艦,搭載團員及80多位民眾才順利返回台灣。」
劇團赴阿里山演出,在大霧中進行彩排。(紙風車提供)
澎湖離島演出交通不便,得利用拖板船載運道具器材及怪手協助,還要趁海水漲潮時才能上岸。(紙風車提供)
近年來紙風車劇團努力撐過疫情和祝融之災,不畏地震水患、日曬雨淋,只要道路不中斷一定使命必達。團長任建誠與執行長張敏宜、副團長莊瓊如形容紙風車和動畫電影《怪獸電力公司》一樣,都希望收集孩子的笑聲為能量,並在志工們陪伴和團隊努力下實現理想,感受與社會的良善互動,這種單純和美好是讓三人堅持20多年的最大動力。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