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media
時事

【障礙者表演藝術30年1】全盲舞者登上舞台 在黑暗中漫舞

發佈時間2025.02.16 05:28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5.02.20 15:14 臺北時間

許家峰在舞台上依靠非視覺感官和道具互動,完成30分鐘的獨舞作品《礙人》。
攝影
在台灣,身心障礙者的表演藝術之路,猶如在黑暗中漫舞。一絲火苗微光,始於30年前藝術家陶馥蘭為身障者編創的舞作。30年來,我們看見火苗蔓延,燒出特異風景,是表演藝術舞台上始終在追求的撞擊。
我們採訪台灣3個不同的創作團隊,將盲人、身障者、精神疾病康復者送上舞台跳舞或演戲,轉化異質的生命經驗,呈現只有他們能完成的表演,躍進的腳步如同在飛,而最大的障礙,恐怕是台灣表演藝術環境對他們的扶植和補助,是否能跟上這群藝術家的速度。
燈光3明3暗,表演開始。舞台中央擺著幾塊材質各異的拼布地毯,以及3把鐵製折椅。全盲表演者許家峰從側門進入,拿著手杖左右敲擊、前進,一路橫跨穿越觀眾席,隨機與觀眾對話,花了近5分鐘走到另一側,步上階梯,來到舞台。
時間是去年10月,在可容納600人的台南台江劇場,許家峰獨自一人在舞台上遊走、舞動,抓起椅子折疊又打開,將身體掛上椅背,或穿過鐵椅,與之交纏又掙脫,在黑暗中漫舞。
滯留島舞蹈劇場的《永動城市》,結合劇團「動力舞台」和「障礙舞者」兩大特色,將輪椅表演者送上巨型蹺蹺板表演。

感冒半年不癒 昏迷醒來後視力逐漸消失

這齣名為《礙人》的舞作,描述許家峰身為同志盲人追尋感情的旅途,困難重重又前途未卜。他在舞台上旋動腳步,每一步都像在迷宮裡找路,逐漸偏離軌道,以致完全離開了辨位用的地毯,愈行愈遠,幾乎就要回不去。
結果拐個彎,他又回到中心。我腦中浮現第一個疑問是:「他是如何在一片黑暗中找到定位的?」演出前6小時,我們在台江文化中心的教室隔桌對坐,他戴著墨鏡,遮住自己飄忽不定的眼神,和我們談起自己的故事。
今年45歲的他,就讀中華藝校影劇科期間,就很確定自己要朝表演藝術領域發展。最早對現代舞產生興趣,是1996年雲門帶《家族合唱》到高雄演出,他去幫忙拉幕推舞台。畢業、退伍後他輾轉在不同劇團擔任演員,最後落腳台北的光環舞集當行政。
2011年,他感冒半年不癒,回憶當時,他說:「藝術發展很蓬勃,我帶巡演,又有藝術節案子,人手不夠,感冒就吃成藥,圖個方便…」終於得空就醫時,已經太遲,入院不久即昏迷,醒來時眼球病變,又是青光眼又是白內障,他至今不知道確切原因。
視力是逐漸消失的。他以「霧感」形容眼前景象,趁自己還有些許視力時抓緊機會看表演。2012年,他到水源劇場看編舞家黃翊與機器人共舞的《黃翊與庫卡》,「我看過他在雲門的春鬥,隔年他的機器人就出來了。」那時已預感可能是最後一次?他否認,說早就看不見,「我是覺得如果燈光夠亮,也許看得到。我坐在第一排,能感覺到一陣強光…」
燈光3明3暗,演出開始,但10多分鐘後就聽到機器故障的聲音,黃翊出來說明狀況,演出中止。之後不久,許家峰到醫院檢查,診斷出來的結果是「沒有光覺」。他連那最後一道光都失去了。
空表演實驗場的團長許家峰是《礙人》的表演者,全盲的他一人在台上遊走舞動,在眼見的黑暗中尋找出路。

當光滅去之後 被處以另一種形式的死亡

回不去了。視力逐漸消逝期間,他經轉介到《成蹊同志生活誌》工作,最後一道光滅去後,生活陷入絕境。那時他的同志身分在家中曝光,父母、親戚輪番打電話以粗話咒罵,他從此不再回家,也未告知家人自己失明。一個盲人要如何在台北生存?他唯一的想法是轉職當按摩師,但報考連初審都沒過,「我就完全不出門了,躲著。最後總編找我到咖啡廳談一下,跟我說:『你有藝術、表演的背景,應該要想一想,能不能把它轉換成可以做的事情?』」
許家峰(左)和即興編舞家陳宜君(右)是《礙人》的主要編創者,這天隨我們到中山大學觀看空表演的另一場障礙者演出。
一段話點醒了他,是這樣在一片黑暗中找到定位的。繞回原途,他開始寫藝評,以非視覺方式欣賞各種展覽。2018年,他想,是不是能以「實際參與」的方式,多一層「體驗層面」來寫藝評,開始嘗試表演,還創作獨舞作品,名為《纏身》。8分多鐘的演出裡,他以繃帶將自己纏起來,終至窒礙難行,其意象已十分逼近障礙者的現實處境。
什麼處境?或許是許家峰在展示失明後種種生活痕跡的個展中,引用的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內文:「身體尚未死亡的人,卻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被處以另外一種形式的死亡。」能否分享得更具體些?他說:「失去視力後,某程度上我的社交圈好像也改變了。你沒有辦法被理解,甚至被尊重。我不想只當一個被幫助者,可是少了這些幫助,我是沒辦法處理自己生活的。要接受這些,你要先讓過去的自己死掉。」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