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音樂劇產業化3】《爬上頂樓看月亮》獲影視改編洽詢 跨時空敘事呈現女性細膩情感
發佈時間2025.02.20 05:28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5.02.20 05:29 臺北時間
唱歌集去年11月於高雄衛武營推出《爬上頂樓看月亮》搶先試聽會。(唱歌集提供)榮耀基金會攜手文策院打造音樂劇創投媒合平台「讀劇匯」,結合讀劇試演、提案培訓與創投媒合,為爭取投資方支持,邀請業界專業人士指導8組團隊提案技巧,半年培訓後於今年1月提案大會闡述作品構想與製作計畫,最終由《爬上頂樓看月亮》與《阿媽的比基尼》脫穎而出,各獲50萬元製作啟動基金。榮耀基金會執行長孫瑞君透露,評選標準涵蓋故事吸引力、內容可行性及團隊製作經驗,「最重要的是作品是否有成為高人氣音樂劇的潛力。」
《爬上頂樓看月亮》由來自高雄的唱歌集音樂劇場(以下稱唱歌集)製作,源自劇作家簡莉穎的原創故事,場景設定在百年女校,以日本民謠〈朧月夜〉串起當代高雄與日治台灣的文化樣貌,透過跨時空敘事呈現女性細膩情感。
唱歌集製作人詹喆雅表示,唱歌集過往以快速反映社會議題為特色,例如2019年因應音樂劇潮流推出《大家都想做音樂劇!》,2022年以外送員生活為題材的《今晚,我想來點》,AI興起後則改編韓國音樂劇《愛(AI)妻》,「《爬上頂樓看月亮》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述說台灣歷史,需花費時間田調,希望透過讀劇匯的孵育過程讓作品更成熟。」
唱歌集改編韓國音樂劇《愛(AI)妻》。(唱歌集提供)讀劇文本交流會上,詹喆雅主動蒐集觀眾意見,在劇本及作曲層面都得到務實建議,關注重點包括「全女性卡司的聲音會不會太尖銳?對白融合台語、華語與日語會影響觀劇體驗嗎?以清新民歌作為音樂開場是否過於平淡?」唱歌集創辦人暨團長詹喆君認為,參與讀劇匯像投入產業的基礎建設,「讓我們更理解讀劇的目的,以及觀眾參與讀劇的意義。」
唱歌集去年12月在二條通劇匯舉辦讀劇,逐步打磨劇本。(榮耀基金會提供)《爬上頂樓看月亮》除了獲得50萬元製作啟動基金,也吸引影視改編及投資者的洽詢,但團隊選擇穩紮穩打,不急於確定演出時程。詹喆雅表示,《爬上頂樓看月亮》主創陣容包含故事原創簡莉穎、兩度獲傳藝金曲獎最佳編劇的陳健星,以及駐團作曲家張清彥等人,「我對作品很有信心,希望製作上可以從容一點,不要趕鴨子上架,給團隊更充裕的創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