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media
娛樂

【音樂劇產業化5】商業音樂劇製作人助攻作品接軌市場 劇場思維迎轉變

發佈時間2025.02.20 05:28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5.02.20 05:29 臺北時間

讀劇匯提案大會於今年1月舉行,由音樂劇團隊闡述作品構想與製作計畫。(榮耀基金會提供)
榮耀基金會攜手文策院打造音樂劇創投媒合平台「讀劇匯」,結合讀劇試演、提案培訓與創投媒合,邀請9家橫跨音樂、影視及劇場界的創投天使全程陪伴參與,構建完整的音樂劇孵育機制。首屆讀劇匯日前落幕,由《爬上頂樓看月亮》《阿媽的比基尼》脫穎而出,各獲50萬元製作啟動基金,未來還有機會申請文策院最高49%的股權投資。
透過讀劇匯的曝光,《爬上頂樓看月亮》吸引影視改編及投資者洽詢,《阿媽的比基尼》收到場館單位演出邀約,為商業發展奠定基礎。榮耀基金會執行長孫瑞君透露,其他未獲獎的團隊也都得到洽談機會,「提案大會除了9家創投天使,還有漫畫等泛娛樂產業人士參與,可見大家對好內容有高度需求。」特別的是,《爬上頂樓看月亮》《阿媽的比基尼》完善製作計畫後,可申請文策院最高49%的股權投資,「我們輔導團隊寫投資計劃書,算是售後服務。」
榮耀基金會董事長雷輝。(榮耀基金會提供)
「培育商業音樂劇製作人是榮耀基金會的重要目標。」孫瑞君表示,過去製作人常被視為幫助藝術家實現夢想的角色,但他們也是接軌市場的推手,應更受重視。SML樂劇創製製作經理王文倢觀察,台灣劇場長期由創作者主導,製作端的影響力相對薄弱,如何在藝術與商業間取得平衡是當前課題。「讀劇匯透過投資機制,讓作品在開發階段與市場對話,協助音樂劇團隊探索商業模式,開啟更多可能。」
孫瑞君觀察,基金會成立這兩年多來,台灣音樂劇圈的思維已逐漸轉變,創作者更願意嘗試與改變,也不再迴避「商業化」與「賺錢」的議題。「過去在學校可能會被教育藝術與商業是對立的,必須二選一。但現在音樂劇創作者已經願意跳脫這樣的框架,開始思考更多可能。」她強調,僅依賴公部門補助難以支撐音樂劇的長期發展,基金會希望透過讀劇匯等機制,凝聚產業共識,共同尋找突破點,「我們可以不用沿襲過去的模式,讓產業發展更健全。」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