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media
財經理財

【退而不休銀戰力1】潮嬤73歲當網紅學把自己放首位 拍片剪接難不倒

發佈時間2025.02.22 05:28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5.02.22 05:29 臺北時間

2年前當起網紅的劉惠綿,開始嘗試過去不敢的事物,例如潮流時髦的豹紋外套。
攝影
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達20%,進入超高齡社會,但高齡勞參率卻遠低於人口老化指數居冠的日本,仍有很大進步空間。本刊專訪3位退休後仍創業或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案例,他們只想牢牢把握退休時間圓夢。
75歲的網紅阿嬤Pipia成為網紅後才開始了解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一順位;66歲的陳誌誠創立木作工坊,只為創作療癒人心的作品;67歲的林三元從微軟副總到草編街頭藝人,推廣手作文創,彌補缺失陪伴小孩的遺憾。人生到下半場,高齡者更懂面對內心,工作戰鬥力是自癒癒人的溫和力量。
架起手機錄影,75歲的網紅Pipia阿嬤在自家廚房做家常料理,鏡頭前介紹食材、作法,過程流暢幾乎一氣呵成,沒有NG,偶爾漏講重點,經紀人黃若蘭在旁提點,她也懂補講再剪接即可。

Pipia阿嬤小檔案

  • 現職:網紅 
  • 年齡:75歲 
  • 資歷:2年
  • 月收入:6,000元
  • 經歷:國中公民老師、國家公園志工

2小時錄製 產8支短影音

一個上午錄製2小時,內容可做8至9支短影音,產能極高,阿嬤見記者驚訝,笑得自信,「我後來才發現自己有這個專長,其實我是缺栽培,不然說不定可以做脫口秀。」
接受專訪前,本名劉惠綿的她換上繡有小海龜的寶藍色針織外套,可愛風格上身更顯氣色,一頭俐落短銀髮,不用染劑刻意遮掩歲月,從穿著到談吐,都沒有嚴肅長輩感。翻開她的臉書粉絲專頁,幾乎每天更新PO文或短影音,內容從煮菜、穿搭、旅遊到生活體悟、老老照顧(老人照顧老人)心得分享,風格親切樸實不說教,沒有故意抓眼球的獵奇內容,卻吸引1.9萬粉絲追蹤,影片觀看次數動輒以萬起跳,劉惠綿很清楚自己的粉絲輪廓,「大概在45到65歲,8成是女生,我買菜、搭郵輪被認出來,都是這個族群。」
劉惠綿(右)與經紀人黃若蘭(左)拍短影音前會一起討論主題,影片上架後也會檢視觀看次數。
劉惠綿的好口條來自曾任國中公民、輔導老師30年,往昔同事發現她如今當起網紅,都震驚於她的反差。「以前比較保守低調,但我覺得是那個環境,讓我愛分享的這面沒有長得很旺盛。」劉惠綿坦言一開始也不太習慣自己的改變,還自嘲是「網不紅」,「可是我以後的日子不會比過去的日子多,絕對是越來越少,我也希望把握機會,多嘗試想做的事。」

熟齡當網紅 從零培訓出發 

其實她當網紅,算是誤打誤撞。53歲退休後,如一般退休族,旅遊、運動、做志工、學畫畫和唱歌,疫情爆發後,她同時照顧小中風的先生和90歲婆婆,連臉書帳號都沒有的她生活彷彿停擺,直到疫情後歌唱班老師告知有熟齡網紅選拔賽,「那時候我人生很多責任都了了,先生好轉,孫子也比較大。吸引我的是他們(主辦方)提供300個小時免費課程。」
比賽由專門培訓55歲以上熟齡網紅的經紀公司「樂夢人生」舉辦,2023年500多人報名,取20位免費培訓,上課後只選10位簽約。謙稱自己什麼都不會的劉惠綿,一路過關入選。樂夢人生執行長黃若蘭分析,其實才藝並非重點,「最重要的是時間在他們身上累積的東西,那是最大的寶藏,也是年輕網紅模仿不來的。」
培訓課程包括手機使用、穿搭彩妝、肢體表演等,對於拍照擺pose,劉惠綿初期也有點抗拒,「那是不習慣,不是不能做,但在那樣的環境,不知不覺會越來越開放。」培訓班同學間也會互相傳授拍照技巧,再也不會對焦模糊或景大人小。因應社群平台流行短影音,劉惠綿學著對鏡頭講話,「以前很怕出錯,講不好整段重來,其實卡掉就好,可以剪接。」
劉惠綿上的網紅培訓課,包括訓練肢體動作,課程還安排她們穿上設計師服裝走秀。(樂夢人生提供)
她戴上老花眼鏡,打開手機裡的APP「剪映」,展示自拍自剪的影片,雖然找功能鍵的速度慢了些,剪一分多鐘的影片需要一個多小時,影片也沒有鏡位變化,但上線後有近3萬次觀看,代表她的粉絲在意內容更甚剪接技巧。
影片分享生活、料理,劉惠綿原本認為:「雞毛蒜皮的事為什麼要拍?誰會看?我有很會做菜的朋友,每次拍煮菜都會想:她要是看到我拍這個會笑死。」沒想到她的影片中觀看次數第2高、近90萬的,是教做一道簡單的蛋酥涼拌豆芽;而觀看次數最高、近百萬的,則是呼籲大家不要一心多用。
黃若蘭培訓四屆熟齡網紅後,發現長輩最大的心魔是想太多,容易自己侷限自己,認為拍片沒人看,「但你定時定量地產出內容,才能分析出粉絲喜好。」她記得阿嬤首次和先生拍穿搭,求好心切的阿嬤一直覺得動作卡,效果不好,但影片上架後,網友都認為她們很可愛,「有點小出錯反而比較人性化,大家要看的是貼近日常,不需要完美。從此之後,阿嬤對新事物的接受度明顯大很多。」
劉惠綿曾當30年國中老師,過去個性較低調保守。(劉惠綿提供)

收入非重點 創自我新可能

劉惠綿是長女又是長媳,過去總是先照顧別人,到了70多歲做網紅,才開始習慣以自己為重心,她彷彿重新發現自己的新大陸,過去以為討厭的,原來可以適合自己。例如她網名中的「Pipia」來自兒時大人取的綽號「一疕仔」(台語,小不點之意),她曾非常討厭這帶有貶意的小名,年長後卻覺得「唸起來滿可愛親切的」。年輕時,粉紅色、蝴蝶結絕不可能出現在她身上,「好像把自己包裝成禮物,但去年流行蝴蝶結,我就試試看,效果很不錯。」
她從衣櫃裡翻出豹紋外套、花洋裝、潮流老帽等,搭配時神情散發光彩,也大方承認:「我有點喜新厭舊,換來換去搭。」阿嬤非常清楚,身為網紅的成就感不是收入,也不是粉絲數,而是慢慢體會遲來的從心所欲。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