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media
娛樂

奇幻影展推大衛柯能堡專題 《毛骨悚然》50週年回歸大銀幕

發佈時間2025.02.21 13:24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5.02.21 13:24 臺北時間

大衛柯能堡導演的《毛骨悚然》描繪寄生蟲感染讓人們對性愛愈發癡狂。(金馬影展提供)
2025金馬奇幻影展焦點導演專題將推出科幻恐怖電影大師大衛柯能堡7部作品,包括去年坎城影展競賽片《裹屍布》(The Shrouds),以及奠定大師風格的6部早期經典:開創肉體恐怖風格的《毛骨悚然》(Shivers)、心理驚悚代表作《嬰靈》(The Brood)、確立名導地位的科幻鉅作《掃描者大對決》(Scanners)、《錄影帶謀殺案》(Videodrome)、票房大片《變蠅人》(The Fly)以及奧斯卡影帝傑瑞米艾朗主演的《雙生兄弟》(Dead Ringers)。版權狀況複雜的《狂犬病》(Rabid)也邀約中,希望讓這部難得一見的傑作重登大銀幕。
82歲的大衛柯能堡來自加拿大,以獨樹一格的風格縱橫影壇,擅以駭人的身體變異挑戰觀眾的感官極限,大膽直探人性深層的恐懼,折射出對當代科技文明的哲學反思。作品驚世駭俗常引發兩極評價,卻對無數作品帶來不可抹滅的影響,不僅曾在坎城、柏林影展獲獎,威尼斯影展也在2018年頒予榮譽金獅獎。他曾被科幻期刊選為影史十大導演第2名,僅次於史丹利庫柏力克,領先史蒂芬史匹柏、雷利史考特等名導。
此次金馬奇幻影展聚焦他7、80年代的作品,《毛骨悚然》(1975)描繪寄生蟲感染讓人們對性愛愈發癡狂,高級公寓變成縱欲國度,末日般殘忍冷血的場景,更隱含反烏托邦的諷刺。《狂犬病》(1977)則有年輕女子在整容手術後搖身一變吸血怪物,讓病症快速傳播,城市淪為人間煉獄。兩者不僅開創肉體恐怖的美學基調,也影響《異形》《毀滅倒數28天》等作品。
《變蠅人》不只成為柯能堡最賣座的電影,更被譽為影史最偉大的科幻驚悚電影之一。(金馬影展提供)
《掃描者大對決》(1981)描繪擁有強大心靈感應和控制能力的「掃描者」,在正邪勢力間展開的戰爭,標誌性的頭顱爆裂更成為影史經典場面。《錄影帶謀殺案》(1983)不僅玩轉科幻驚悚與肉體恐怖,讓虐殺節目成為操弄意識、扭曲身體的殺人工具,也預示當代媒體對個體意識的影響。當年駭人聽聞的概念,如今仍深具前瞻性,彷彿一記給文明社會的當頭棒喝。《變蠅人》(1986)描述科學家因為實驗意外與蒼蠅基因混合重組而走向悲劇的歷程,招牌肉體恐怖元素中融入愛情故事,不只成為柯能堡最賣座的電影,更被譽為影史最偉大的科幻驚悚電影之一。
柯能堡也擅藉心理驚悚敘事營造深層恐懼。《嬰靈》(1979)讓母親的怨憤化身嬰兒殺手肆虐,將心靈傷口透過身體變異,上演一則政治寓言,把習以為常的家庭創傷玩出驚人發展。《雙生兄弟》(1988)由奧斯卡影帝傑瑞米艾朗一人分飾兩角,講述共享一切甚至性伴侶的雙胞胎醫生,如何迷上擁有3個子宮的女演員,也讓他們的關係逐漸失衡,走向毀滅。以獨特的冷調視覺美學,和無懈可擊的表演,創造出心理驚悚的新高度。
此外,本屆影展也將獻映柯能堡新作《裹屍布》(2024),由《恨》法國影帝文森卡索化身喪偶企業家,發明讓人得以看見墓中逝者模樣的裹屍布,卻意外捲入更大的陰謀。該片堪稱他最溫柔的作品,同為電影人的妻子在2017年去世帶給他的傷悲,是驅動此片主要動力,透過鮮有人能及的想像力,傳遞想念與遺憾。
2025年金馬奇幻影展將於4月11日至20日展開,選片指南將在3月28日舉辦,並於3月30日正式開賣。
大衛柯能堡以獨樹一格的風格縱橫影壇。(金馬影展提供)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