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後 BBS 站紛紛凋零,一個以 telnet 連接、技術過時的純文字電子佈告欄系統,為何在 WEB 普及後還可以持續茁壯?二〇〇一年接任系統總監的莊靈(ID:in2)對 Ptt 貢獻良多,任內從五千人上站成長三十倍,逐步稱霸,成為第一大站。莊靈回憶:「我剛接Ptt的時候蠻常爆炸,要去重開機。一人上站需要 200K 記憶體,16G 可以撐幾萬人,一種方法是花錢買更多設備,一種是有沒有可能降到 100K 呢?就有各種方式,這邊省一點、那裡偷一點,想辦法去塞。」
那時台大電機系的 BBS 站「不良牛」與 Ptt 經常上演擂台戰,互尬技術、硬體、功能,莊靈靠著強大寫程式能力擴充功能;站務總監張哲宣(ID:okcool)負責營運:「當時真的很像打仗,例如某個體育、動漫的看板很熱門,我就寫信問他要不要來Ptt當板主?類似挖角的概念。」以賽車來比喻,系統站長就像製作賽車的工程師,站務站長則是車手。站長群像螞蟻雄兵,由沒領錢的志工、去中心化的討論管理運作,每個人自發貢獻。
二○○四年,因有板主被指控始亂終棄,Ptt 使用者們為主持正義發文製造動亂,當時站務總監黃健祐(ID:Junchoon)評論該亂象:「看熱鬧的鄉民請退到黃線外」,「鄉民」此後成為 Ptt 使用者代稱。二○○六年,Ptt 總註冊人數達到 750000 人,開始因鄉民熱議,產生登上新聞板面的事件,影響力擴及現實生活,如:鳳山凱名、高捷男、mini158 跳樓事件。
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黃厚銘分析 Ptt 的使用者變化:「網路研究以前的熱門議題是身分認同,經營一個大家都知道的 ID,像硬體專家、很會講笑話等等,那個已經舊了,新的就是 Ptt 上的一堆亂板、湊熱鬧,一次三萬人、五萬人,好玩就寫『媽,我在這』,不見得要留名,變成鄉民,文章、推文、噓文捲動速度很快,Ptt 又有各種黃爆、青藍爆、紫爆
Ptt 的看板人氣系統由原本上限的藍爆(五千人以上),增設為青藍爆(萬人以上)、綠爆(三萬人以上)、黃爆(六萬以上)跟紫爆(十萬人以上)。
,大家就更想去衝,Ptt主機也承受得住,就形成特有文化。」
鄉民們在討論中創造各種流行語,ㄈㄈ尺、不意外、BJ4、魯蛇、在我床上、4%...,形成Ptt獨有的網路次文化。二〇〇六年左右,Ptt 熱門看板也從原本抒發心情與生活的「三位一體」(即黑特板 Hate、西斯板 Sex、就可板 Joke)轉變為爆料公社集體討論式的八卦板 Gossip,高人氣帶來商業化的可能性。彼時交大學生創辦的無名小站賣出七億天價,台大校方一度想成立委員會接管 Ptt,但創辦人杜奕瑾拒絕。他認為,商業化可能讓 Ptt 站上的資訊受到操控,失去原本自由而真實的面貌。
Ptt 走過二十五年,有人說它已凋零衰退。近六年,政治人物網軍、行銷公關公司申請大量分身帳號企圖發文、帶風向,原本被認為接近真實評價的討論氣氛,如今已打上問號。二○一八年六都選舉,Ptt 更出現販賣使用者帳號、新申請達一天上千萬的現象,使得以人工審核帳號申請的管理團隊無法負荷,Ptt 站方乾脆停止註冊申請,並持續接受使用者檢舉,清除大量多重、異常帳號(今年恢復台大信箱註冊)。使用者人數呈現雪崩式下滑,平均在線人數只剩約六萬,相較二年前的紫爆盛況攔腰砍半。
而今鄉民的真實面貌是什麼?八卦板新流行嘲諷鄉民都是「4%」
指民眾黨支持者,源自二〇二〇年高雄市長補選時,代表民眾黨參選的吳益政僅獲 4% 得票率
;又或者二〇一五年興起的「母豬教」,使用者 ID obov 以一句推文「母豬母豬,夜裡哭哭」引發熱潮,部分鄉民開始使用「母豬」「台女」攻擊不符合他們想像的女性。我們去信詢問被尊稱「母豬教」教主的 obov,當初為何想推那句推文?他回信:「嗆人很爽,當初好像是嗆葛(個)腦袋怪怪的人。」問他怎麼看待母豬教現象,被稱為教主又有什麼想法?「很好笑,好玩,然後膩惹」、「本來就鬧者玩的也沒啥摸想法 R」。鄉民鬧著玩,背後也有深意。有社會學者稱此為「弱勢的多數」,以仇恨女性來發洩怨念;有熟悉生態的鄉民認為母豬教是所謂失敗者、魯蛇,是一撮少數人創造出來的網路聲量。
如今 Ptt 缺乏新血,老舊的程式語言也面臨更新困境。二〇〇八年接任系統總監至今的蔡鎮宇(ID:wens)說:「以前都是系上有興趣的學生自願或被找去幫忙。但其實做這件事需要的背景知識滿多,如果不是進大學前就有接觸,或是大學期間非常愛鑽研,其實不是很能夠勝任。」Ptt以上世紀出現的古老程式碼「C語言」寫成,像古老的拉丁文,愈來愈少人會。近年沒有資金收入,目前暫無計劃擴充硬體,僅維持現有站台營運。
為突破困境,站務總監張哲宣去年下半年到黑客社群「g0v 台灣零時政府」舉辦的黑客松上提案,「g0v 也是講求非營利、原始碼公開,我們描述 Ptt 的困境,有二、三十位工程師參加。」他說未來 APP 將提供更多工具,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篩選與排序方式,「例如每一個推文會讓使用者給予正評或負評,按照評價排序篩選大家認可的留言,就不用去搶前五樓,但還是可以選擇按照原本的時間排序。」
Ptt 創世神杜奕瑾說要有 Ptt,就有了 Ptt。那個時代的數位先鋒者認為網路開啟無限可能性,杜奕瑾說:「網路帶起的風氣就是開源、開放、共享,那時我們對未來的想像就是很容易溝通的平台,以前電視媒體是單向傳播,網路強調的是 connect(連結)。」他大多數的青春時光是埋首電腦前,寫程式、玩遊戲,跟同學一起討論並動手實作,靠一雙手就可以改變世界。
台灣在一九九○年有了學術網路。一九九五年,台大學生宿舍內已經有了宿網,相較於一般家庭的撥接上網是很珍貴的資源條件,只要下載安裝套件,就可以架 BBS 站,如同杜奕瑾自己說:「開源軟體 Linux 在這種比較差的機器(指四八六電腦)上可以跑很高效率。」宿網容許主機一週二十四小時開機,免去龐大的電話費用。
Ptt 因為是私人站台,主機、硬體在私人手上,有絕對主導權,營運管理也由學生主導,是獨立於商業、官方之外的自由平台。杜奕瑾回憶:「想做什麼都可以,最早五月天、陳綺貞都是從 Ptt 紅起來。以前藝人要紅,都要跟電視台製作人很好,跟偉忠哥、小燕姊很麻吉,Ptt 就是一個新的通路,不用透過電視台 promote,在平台上就可以辦活動。」聽起來與這些年韓國男子團體 BTS 不走上電視參加歌唱節目的傳統路線,而是透過 IG、YouTube 等社交媒介打開全世界知名度,似乎是相同的邏輯。
當時為了吸引人上站,杜奕瑾開發了許多趣味遊戲,如養電子雞、下五子棋,發明虛擬貨幣 P 幣可在賭場賭博;使用者寫出很好的文章,就發放 P 幣回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態系統。
吳達偉大一時擔任機械系公關主導「抽學伴」(大學生認識外系同學的重要社交管道),利用機會取得 ID 姓名電話對照表,逐漸掌握各系所正妹名單,知悉哪位系花最近交了男友、哪個熱舞社美女很受歡迎。他神情回到青春期男孩:「在宿舍除了唸書就是打 B,從晚上六點到睡前全都在鍵盤上,面對一個黑畫面丟水球、灌水、打嘴砲、蒐集資訊,但我還算行有餘力啦!上課全勤,還有拿書卷獎。」
紅到什麼程度?「Z9 大神」連續囊括三屆 Ptt 名人榜第一名,帶起校園美女評比風潮,延伸到電視圈,綜藝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週週請文藝風、運動風…不同主題美女來上節目。「每個禮拜六晚上九點,鄉民最愛鎖在電視機前,『第一位歡迎 XXX』主持人念完資料,我們就比賽誰最先找出這個美女的相簿和個人資料,同時有千人在線。節目一播完,一到五號全部列出來,裡面大概有三個是我找的。如果這集節目是帥哥,鄉民就說:『下班囉!』整個在線人數往下掉。」
Ptt 稱張文政 (左) 為張爸,兒子張振聲 (中) 的青春歲月變成植物人後就結束了,採訪這天,張爸與張媽 (右) 帶張振聲在家外巷子口散步。
hate 恨板歡迎任何人來抒發情緒。二○○四年,張文政註冊了 Ptt 帳號,在當時最熱門的 hate 恨板發了第一篇文:「………..您辛苦了,聽首歌好嗎?………..」海量的文章中標題顯眼,但裡面不是恨板獨有的幹拎娘髒話連發,而是一首歌「心肝寶貝」,一張母親抱住植物人兒子的照片。文章的主題是母愛的偉大,半夜兒子大便了,需要清潔:「媽媽知道你沒辦法跟一般人一樣,在媽媽老了以後會照顧媽媽,會養媽媽,反而我要養你一輩子,照顧你一輩子,但是請你相信媽媽,你永遠是媽媽最愛的人!」
六十四歲的張文政曾經有過一千個 Ptt 帳號。由於十六年來在 Ptt 重複貼出兒子張振聲變成植物人的文章,因此被鄉民們稱為「張爸」,文章也被稱為「張爸文」。
「我發文是因為氣憤,幸好有 Ptt 這個地方可以抒發,不然我不知道會做出什麼事。」二○○○年,他的兒子張振聲二十歲就讀台大土木系一年級,參與系上的籃球活動時突然昏迷倒下,心臟停止跳動四十分鐘後才送到台大醫院急救,腦部組織缺氧壞死,從此成為植物人。
張爸是張媽的心靈支柱,而 Ptt 發文是張爸的心靈解藥。他註冊大量帳號發文,也常把自己架的網站連結透過推文放在熱門討論文章裡。抒發情緒之外,也控訴台大的不負責,對張爸張媽來說,原本好好的一個兒子,在學校突然昏迷倒下後就變成植物人,沒有人需要負責,「變成我們父母要負責一輩子,這公平嗎?」
張爸的重複發文違反 Ptt 使用者規範,也引來鄉民謾罵,站方開始刪除他的帳號。那時他與站方諜對諜,每天固定持有二十個有發文權限的帳號。他算了算,十六年下來該有一千個帳號以上。為了讓每個帳號發揮最大效益,他因此張貼更多文章。註冊不能使用免費信箱,因此他連張振聲的台大學生信箱也拿來註冊。「當時的站長陳奐宇還寫信勸我,寫得很婉轉。」後來站方撰寫程式進行全站搜索,一發現張爸文,該帳號立刻刪除。「發文沒過三秒就刪掉。白天他們的程式開著,半夜會關起來,所以我清晨五點發文章,文章跟帳號會存活得比較久。」
四十歲的高嘉瑜是 Ptt 的資深鄉民,ID 是 xin,只有資深鄉民才可能擁有的短 id。最近她被質疑有千萬房產,為證明自己在台北租屋貸款買房生活不易,她在臉書貼上房間照片,凌亂的衣服堆以及誇張的泛黃枕頭,通通讓人看個明白,可說是不顧形象,豁出去了。
Ptt 上的高嘉瑜很有錢,經濟狀況是小富。「登入次數六千四百次,有五十六萬三千八百九十三塊 P 幣。」她轉頭問同樣是鄉民的我有多少錢?我說賭博輸光了,只剩一千塊 P 幣,經濟狀況是清寒。她笑說 P 幣不知道怎麼花,每次選舉或比賽,Ptt 一些板面會開賭盤,她也不賭,聊到 Ptt 常有人發文送 P 幣,「我有這麼多錢,應該可以……,哇,不得了。」
政治人物現實中有多少錢,要看財產申報。至於 Ptt 的 P 幣怎麼來的?則是她擔任 Ptt 新聞部站長兼發言人時,站方發的薪水。二十年前沒有臉書與 LINE,網路還是嗶嗶嗶撥接,手機電話費又昂貴,因此當時的學生流行用 BBS 聊天,高嘉瑜北一女畢業後,班上同學就在 Ptt 成立班板,讓畢業的同學有地方聯繫感情。
那有沒有人寄站內信跟你告白過呀?高嘉瑜尷尬一下,「哈哈哈,不知道怎麼講。」高嘉瑜說,記得還是學生時,一次晚上去汀洲路的三軍總醫院掛急診,後來醫生用 Ptt 寫信給她,表達關懷之意。「我很訝異,這個醫生怎麼知道我是誰?就覺得個資好像受到侵犯,他可能看了我的名字,回去就查到我的 ID,當時是有受到驚嚇。」
要在複雜的政壇生存不容易,Ptt 是讓高嘉瑜感到溫暖的地方。
二○○五年,Ptt 時因鄉民們熱議事件而鬧上新聞,例如鳳山凱名、mini158 跳樓事件,也發生許多私密照外洩事件。「上新聞的頻率非常高。也有好的,例如莫拉克風災時,鄉民就做即時救災地圖捐物資,當時若有人想不開,鄉民就趕快找這個人,大家動員人肉搜索。」站方多為資訊系學生,不擅長也不喜歡應對媒體,因此當時的站長杜奕瑾邀請她負責對外發言,直到二○一○年她參選台北市議員,才辭了 Ptt 的職務。
從此她常上新聞版面了。八卦板與政黑板時常能看見鄉民張貼她的新聞進行討論。「某種程度我覺得 Ptt 鄉民對我蠻厚道的,很多人說 Ptt 鄉民對政治人物不留情面,我在媒體上受到很多攻擊或不諒解,Ptt 有很多正義人士會幫我澄清說明,我就覺得特別溫馨,覺得鄉民有很多好人。」選市議員的時候,喜歡她的鄉民都在推文寫:+<><,成了她的專屬符號。「Ptt 算是我成長給我養分,給我支持跟溫暖的地方。」
高嘉瑜說,Ptt 二十五年了,鄉民們都長大了。「三十歲到五十歲這個年齡層,算是台灣的中堅階層,對政壇有很多的影響力,所以一直以來,Ptt 都扮演中堅的力量,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很大。」高嘉瑜說 Ptt 是生活的一部分,「那裡頭的意見隨著時間深入到你的心裡面,變成你的一部分,感覺我跟 Ptt 的鄉民一樣,所以有人說我常常跟民進黨不一樣,說不定是因為 Ptt 上有很多不同的聲音,自然而然會有跟民進黨傳統不一樣的想法,算是受 Ptt 鄉民言論的影響。」
父親前年過世,而他在去年跟老婆登記結婚,二人都是台大畢業校友,老婆用 Ptt 寫信找他聊哆啦A夢,聊得熟了相約看哆啦 A 夢電影《金銀島》。「前一天見面她才跟我說手機跟名字,我才發現她是女的,見面以後要了 line,就脫離 Ptt 的層次了。」
若是用鄉民流行語來講,他『脫魯』了。
脫魯的意思是脫離魯蛇 (loser),他的魯蛇心態從讀博士班開始,從小到大雖然不是《哆啦 A 夢》裡出木杉 (王聰明) 那種第一名資優生,但從沒為課業困擾過,國中參加全國數學競試得獎,直接保送高中。直到寫不出博論,他開始看《哆啦 A 夢》、玩 Ptt,在 Ptt2 (Ptt 的分站) 個板發廢文。「無病呻吟,就寫一篇文,今天論文又沒有進度。」
「我對大雄有進一步認識,就是自己也遇到困境,可以去體會弱者。」他的 Ptt 帳號登入次數是 8399 次 (Ptt 登入次數一天只計算一次),在資深鄉民排行榜中是前五十名,算是重度使用者,每天一起床電腦打開就登入 Ptt。
他說自己不能想像沒有 Ptt 的日子。即便網路環境這二十年來從電話撥接變成無線上網,但 Ptt 因為是純文字的資訊,傳輸快速。「網頁還在開,你已經在 Ptt 穿梭十幾個畫面 (看板),這是最大的特點。」
張遠整理 PTT 許多事件的懶人包,並撰寫維基百科條目,他習慣一邊工作一邊玩 PTT,喜歡逛動漫相關看板,擅於投資的他也會在股票板發表心得。
2012 年,張遠在部落格製作 Ptt 事件的懶人包,編寫了 421 條 Ptt 條目,大部分是 Ptt 流行語。「只要有大事件,我就即時報導,因為八卦板文章太多,比較有名的是『督割事件』。」一位李姓士官長表示割草時,被石頭彈到眼睛造成視網膜破裂,友人貼出文章後,引起鄉民激憤聲援,認為他遭軍方霸凌。後來當事人說詞反覆,軍方也另有說法,成了羅生門。因此有「莫忘督割」這句用來提醒鄉民小心煽動與操弄的流行語。「這個事件變化很多,一開始大家同仇敵愾,後來又逆轉,那真的心情起伏,你會很投入這件事,覺得要找出真相。」
隔年發生洪仲丘事件,也是 Ptt 從封閉的社群討論開始對外產生更大影響力的時期。張遠當時製作了洪仲丘懶人包,透過部落格的流量,注意到外界對於 Ptt 的關注。「有些關鍵字是每天都有人在搜尋的,長期的流量很大,例如鄉民流行語外溢到外面,就會很多人來查,現在《鄉民百科》每天仍有上萬的流量。」
張遠是台灣維基百科基金會理事長,之所以創立網站《Ptt 鄉民百科》是因為 Ptt 過去鮮少正式報導與學術研究,專屬事件無法成為維基百科的條目。「對我們來說,許多特殊名詞、鄉民的次文化,以及只屬於 Ptt 的特殊事件,都能在上頭找到資料,對於回憶事件蠻有幫助的。」
PTT 的影響力來自於能反映真實評價。張遠以 GOOGLE 搜尋舉例,輸入關鍵字查評價,時常會跳出:XXX、Ptt。這現象表示許多人對鄉民評價的認可。「你到網上看一篇部落客寫的文章,會懷疑是不是廠商業配,評價就打折扣,你自己是鄉民,可以知道為什麼有人願意在 Ptt 寫一篇長文章,而某篇文章下的一行推文會讓你覺得真實,即使他沒有詳細說明為什麼推薦。」
五樓、在我床上、歡迎加入 SOD、鄭公吃洨、柏油炸你全家、卡卡獸,曾經興盛的流行語與 Ptt 人物,隨著時間過去成了回憶。近年 Ptt 有政治人物網軍與行銷公司以大量帳號帶風向,因此停止開放註冊新帳號 (現在僅能使用台大信箱註冊)。張遠憂心,沒有新的活水,對於社群的傷害是巨大的,停止申請帳號是治標不治本。「對方頂多花更多成本入內,但沒有新的註冊人員,耗到最後 Ptt 更衰弱,雖然不會被利用了,但你也什麼都沒有了。」
Ptt 目前仍有許多事件在看板上發生,Ptt 鄉民百科仍繼續填上許多「XX 之亂」的代號。但張遠忙碌,無空閒撰寫條目,也發現熱心的鄉民少了。「再十年,整個 Ptt 死氣沉沉,裡面的文化不能承載那麼多了,我們會覺得上去要幹嘛?像你現在去不良牛 (BBS 站),上去也不知道幹嘛,沒人。」
正確答案是沒有。也可以說,他這一年的正職是專心打電動,靠上政論節目的通告費支付房租、生活費,他笑說:「還過得去啦!」我們拜訪四叉貓家,他一邊喊著最新的遊戲機 PS5 已經玩膩了,一邊斜躺在 king size再加大的軟床上,穿著無袖運動衣隨性受訪。床邊是大尺寸雙螢幕、彩虹鍵盤、絕佳音響與穩定網路,他用一個螢幕玩遊戲,一個螢幕看攻略,這就是他的神聖領地。
四叉貓是在 Ptt 漸漸變成公共論壇後才開始使用的。「我在八卦板看到很多同志仇恨言論,寄信給板主,板主不理我,我就想說有缺我就來選,真的選上,從二〇一二年當到今年七月一日,整整八年每年都有當上。」管理最熱門的八卦板並不容易,得有公信力,找出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之道。他勤於管理,也對性向相當公開,在一片異男聲浪中得到不錯評價。也在太陽花學運、香港佔領中環等大事件發生時到現場發文,每次都迅速被推爆。
在 Ptt 二十五年的歷史中,奇蹟等級的「紫爆」史上只有二次,第二次是二〇一八年台北市長選舉開票,柯文哲跟丁守中差距僵持在三千票上下,紫爆好幾個小時,最多到達十一萬人。那時四叉貓擔任板主時:「那個晚上很累,有人說:『這個帳號不要了!』一直發「祭品文」,支持「阿伯當選!阿伯加油!」鄉民就算被水桶十六個月也要挺柯,大家就在下面一直推文「真勇者」,那天晚上每個板主都浸了幾百個人水桶。」(編按:八卦板規禁止政治問卦,政治討論長期在模糊空間遊走,被板主判定違反板規者,會被處罰「浸水桶」,即不能在該版上發言)
Ptt 滿載鄉民獨特 BBS 語言,四叉貓主張這些文化應該要保留下來,特別是在這個網軍、假訊息氾濫的年代,Ptt 反而像是一座百毒不侵的古老堡壘。「對岸有所謂帝吧討論社,號稱要癱瘓台灣所有網站,他們說是『帝吧出征,寸草不生』。他們聽說台灣最大論壇叫 Ptt,但連要怎麼進去 Ptt 都找不到方法,因為太原始老舊,鄉民就說是『帝吧出征,笑到往生』。還有人去淘寶買帳號,但沒有用,即使能上站也不能發文,買了還不知道怎麼登入。」鄉民像騎士抵禦古老堡壘遭網軍入侵,一發現疑似網軍就會到 MultiID 板檢舉,站長介入調查並刪除多重帳號。
一九九九年,潘仕軒在 Ptt 創立股票板,當時只有小貓二三隻,現在已成為 Ptt 前十大熱門看板。每天鄉民們在看板上討論股票情勢,在各類新聞、心得、標的討論文章中,聊出了許多爆笑用語:「早知道……當初……我已經……。」「空爆國巨,爽訂賓利」「股票攤平、人生躺平。」「別人恐懼,我貪婪」「一張不賣,奇蹟自來」
玩 Ptt 的原因是想追女生,對方問他要不要用 Ptt 丟水球聊天,他便註冊,後來女生沒追到,倒是跟讀政大的朋友一起創立股票板。對股票感興趣是因為父母給他五萬元讓他學投資理財,第一張股票是陽明海運,時間隔了太久,是賺是虧他忘了,但影響是這樣的:「你買了就會研究這家公司狀況,再擴及整個產業,擴及到總體經濟狀況,擴及到經濟或財經的專有名詞,雖然不是本科系,但那會讓自己一直在鑽研,學生時代培養這種能力,讓我跟別人不一樣,對工作有很多加分。」
若股票板是一檔長期上漲的股票,該如何分析人氣走勢?二○○六年股市多頭,其他 BBS 式微,當時股票板產出許多高品質的文章建立口碑。「後來進入空頭,二○○八年金融海嘯。」哀怨賠錢的時候,更需要有個地方抒發情緒,到二○一二年股板就成了 Ptt 前五大看板。「每次空頭時,大家極度絕望,只要有任何做多的人,就一定被砲轟,多頭的時候就相反,這一直不斷循環。」
管理股票板,也讓他學到做人做事的方法。Ptt 許多鄉民動亂事件,往往起因於板主刪文管理言論,人數越多的板,越不好管理。潘仕軒說,當板主做任何決定都很難討好所有人,因此要能判斷風向。「這有點像政治,你抓到群眾的口味,政策就得到支持,過去有些板主沒辦法抓到風向,就被鬥掉了,這是 Ptt 一直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