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media
財經理財

【繡出神威】學徒如長工、布板當床板 他苦到棄學逃回家

發佈時間2018.05.17 10:59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台灣刺繡的配色強烈,因為大量使用鮮豔、散發金屬光澤的蒼線。
攝影
影音
主播
出身台南鹽田,林玉泉的父親是看天吃飯的鹽工,盼他拿針線、別挑鹽擔,將來做繡莊頭家。他16歲拜師學藝,起初一度放棄逃回家,父親大罵,只好認份回頭繼續學習,熬過1,200多個日子學成出師。
林玉泉出身台南市安南區鹽田,家裡7個孩子他排行第4,鹽工父親一人要養9張嘴,他年幼也要曬鹽,烈日下踩水車、挑鹽擔,一遇下雨,鹽溶掉就沒了。
身兼鹽田鎮安宮委員的父親不願兒子看天吃飯過苦日,見他愛動手修理家具,知道刺繡生意好,盼他「學師仔做頭家」。初中畢業後,師承百福(現更名為誠福)繡莊師傅嚴訓祥,嚴是戰後最早來台的福州師傅之一。
林玉泉直言,鋪棉花是台灣立體刺繡最難的功夫。
當時拜師學藝,洗碗打掃都得做,早上8點做到晚上10點,白天學習的布板,晚上變床板。「學不住,有一天跑回去。」徒步2個多小時回鹽田老家,遭父親大罵,他不敢再唱反調,只得認分用心學,觀察各個師傅畫草稿、鋪棉花、繡蒼線(有金屬光澤的合成繡線,比一般繡線更粗)。
【 加入鏡週刊會員,觀看全文 】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