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旅遊
【攝影筆記】就是那個光!
發佈時間2018.11.29 08:57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光與影是攝影師追求一輩子的課題。我在畫面左上角擺一盞閃燈,套上自製鋁箔包蜂巢,再加上閃光燈的橘色濾片,讓光線集中又有方向感,暖調增加了酒的質感。但還是覺得畫面還是單薄了一些。跟麵包店家要了裝飾用的乾燥小麥穗在畫面右上角,這樣構圖平衡也豐富多了。這是現場的拍攝情況。單燈一盞,套上自製蜂巢跟濾片。襯底的那塊,是我在廚房看到的麵包烤盤,覺得質感很好非常適合拿來當底材。很多時候在拍攝現場,沒有迷人的光線,只能靠自己創造。閃光燈大家都有,要打亮也很簡單,不過要打在只想打到的地方,就稍微有點麻煩了。
拍攝這顆網球甜點,我使用類似紅土球場顏色的陶盤,閃燈加上蜂巢讓光線集中有方向性,試圖營造出球場陽光的感覺。照例,光線的選擇是對了,但畫面很單調。再加一顆切開可以看到內餡的。還是不夠精彩。找來一盆盆栽靠在鏡頭邊,似乎又更好一點了。再生一支木刀來。光線不錯,主配角也有了,這張算是很有誠意了,回去老闆應該不會靠北你都亂拍。為了讓閃光燈只打在我要的地方,我喝遍了小七的鋁箔包飲料,最後發現生活泡沫綠茶(絕對不是置入性行銷的廣編稿,請大家繼續看下去,拜託)的大小最適合我的閃光燈頭。從此只要遇到我想打局部光線的時候,就會請出生活泡沫綠茶蜂巢罩,輕輕打開它,套在燈頭上,光線集中光質又好,媲美大型棚燈的蜂巢豬嘴。
這個要拍的是夜店調酒,但時間約在亮晶晶的下午兩點。閃燈加橘色濾片後,套上生活泡沫綠茶蜂巢。橘色濾片用意是把色溫降低,再搭配白平衡校正後,讓原本閃燈打到的調酒依舊呈現白光,這樣原本環境的白光就變成了藍調的光,即使是下午兩點,也能拍出晚上酒吧的氛圍。這張在基隆的騎樓路邊攤拍的照片,手法類似上一張。我在左上角用一盞加了透傘的白光當主燈,目的是要壓過現場的環境光,降低背景的亮度,營造傍晚時分的昏暗氣氛。桌子下方右下角再用一盞閃燈套上生活泡沫綠茶蜂巢跟橘色濾片,擺在椅子上,從汽水跟杯子後方打燈,目的是要讓汽水更透明漂亮。試了兩盞燈不同的出力跟調整相機色溫之後,正式來。汽水用力倒下去,一次成功。這樣就不必等到傍晚再來了。 【 加入鏡週刊會員,觀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