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生意經】龜毛藝術家的自家味 美好花生
發佈時間2018.12.14 10:55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9年前,從事藝術攝影的鍾順龍(右1),回到花蓮向母親學炒花生。位於花蓮市南方的鳳林鎮,有間販售自家栽種的鹽炒花生店。9年前,從事藝術攝影的鍾順龍因母親打算退休、不再炒花生,他放棄台北的工作,回家學炒花生。
從藝術家變農夫,鍾順龍骨子裡不願妥協的天性,讓他自己跳下去種花生,他挑花生既龜毛又堅持,為蓋實體店,負債2千萬元也不以為苦。一粒小小的花生米帶他回家,留住記憶中不變的自家味。
創業資料
- 時間 ▶ 2009年5月
- 原料 ▶ 0元(母親贈予)
- 設備 ▶ 10萬元
- 房租 ▶ 3千元
- 人事 ▶ 0元
- 合計 ▶ 10萬3千元
營收資料
- 時間 ▶ 2018年11月
- 進貨 ▶ 15萬元
- 人事 ▶ 20萬元
- 雜費 ▶ 2萬元
- 營收 ▶ 60萬元
- 利潤 ▶ 23萬元
- 註:營收及利潤為記者估計
暖暖陽光灑落秋季的花東縱谷,花蓮鳳林美好花生的店狗吉利,懶洋洋地不知道已睡了幾輪,3、4位特地從北部前來造訪的客人,興奮地拿著手機不停拍照。另一頭,鍾順龍在空地上曬花生,拿著農具不斷翻攪,發出陣陣聲響。
蹲在地上仔細篩揀,每次收成,鍾順龍總要淘汰近1/3的花生,「花生殼一裂開、受潮,容易長黴菌,黃麴毒素就出來了。像這粒渾圓飽滿,屁股比較大,就很漂亮。」挑花生既龜毛又堅持,是鍾順龍骨子裡的藝術家天性。
【 加入鏡週刊會員,觀看全文 】